题记:
1.教师没有了追求,课堂就失去了魅力,教师就会变成一台机器,而且不愿意走进课堂的机器。人无追求,必不能远。必得有所追求,方愿有所行动。别尽想着成名成家,只为以自娱自乐而已(当然名利来了也不刻意拒绝)。
2.对课堂的追求,大致有两条路:一是墨守成规,在工艺上、细节上求精致;一是锐意进取,在思路上求突破,即便工艺上有瑕疵,也能给予人启示(蔡宏圣)。
3.对于暂时还无力树立自己的教学追求的教师而言,可以跟定一位名师名家学习,这位名师名家要正处于活跃期,要有比较系统的理念,要始终在一线课堂实践,要不断有课例推出供学习者揣摩落实(如能互动更佳)。
![](https://img.haomeiwen.com/i6565126/7aa7e8492097dcde.jpg)
一、我的课堂追求——趣味课堂
有趣——学生有兴趣有需求,有味——有思维能力的提升。用吴正宪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好吃(有趣)又有营养(有味)。有趣是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要学的积极主动高兴,有味是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的教要有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6565126/911f0879dccdb066.jpg)
二、趣味课堂的丰富意义
我以为,在厌学普遍的情况下,对小学生而言,教师让学生学的高兴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它是对学生的体谅爱护,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之一。能让学生学到高兴的教师,学生很难不喜欢。不肯体谅学生的教师,学生也必不会喜欢他(俞正强曾表达过类似的思想)。
学生学的高兴也意味着教师教的有“味”,这是另一种味道,至于思维味儿可以慢慢提高,但首先要让学生爱吃,然后才是营养的问题,趣更为现实更为重要。你再有思维味儿,可学生不爱吃,那不是白扯吗?大家有没有板着脸很严肃地讲,而学生却不爱听的时候?对于有的课或有的习题而言,思维味儿就是激趣点,这样的味儿要上出趣来,也是需要教师花一番心思的。
“趣”和“味”并不是两张皮,它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慢慢地,你会发现,有趣的课堂往往也是有味的(趣更需要教师的思考与创新,能没味儿吗?),有味儿的课堂也往往是有趣的(劈开了学生的头脑,更新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不有趣吗?)
三、课堂实践
每一课在学习双基的过程中都必然会有一个或多个激趣点,困难的只是在每一节课中找到它们记录它们,慢慢地,我必会发现一些普遍性的规律。
何必贪多求快,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认认真真地去思考:有无激趣的点?能让学生更深度地参与学习?(吸引学生认真听课了也是深度参与,讲得好也是素质教育)
应把趣味课堂作为一种追求,每节课备课是都要认真思考:这节课的思维提升目标(或核心素养)是什么?这节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哪些方式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应目标的学习需求?
你有几节课是可以拿的出手的?需要以日以年,如琢如磨。
另见课堂实践:《激趣方法 收纳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