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通常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的期望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的现象。
简单说,就是“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这个效应最早是由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与伊迪丝·雅各布森(Edith Jacobson)正式提出。
他们在实验中从班级中随机挑选部分学生,告诉教师这些学生拥有过人的智力水平,极具发展潜能,但要对其他人保密。
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被随机选中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大,且变得十分自信积极。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形成的期望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向符合该期望的方向发展。
总结来说,就是:我们的期待和影响,可以改变身边的人,让他们最终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
在和同事、家人相处时,也可以很好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你对别人说他们很优秀,他们就会变得更好;当你用心发现别人的优点,你也会非常开心,并且最终他会拥有这样的优点。
那如何发现同事的优点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优点?
优点是社会舆论对一个人某种特质的正向定性。
优点的概念里有两个核心要素:个人特质和社会舆论。
先看个人特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比如外向的人很善于与人沟通,在统筹安排上有长处;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在策划上会有自己的优点;能持续做某件事的人,更能攻克一些难题。
每个人的特质背后,都有自己的优点。所以,发现特质,就能发现优点。
再来看社会舆论,优点的存在是需要社会舆论认可的。要大家都承认、都认可的才是优点。
这也在告诉我们,可以利用社会舆论,为对方创造优点。
你是否想起,小学的你,很害羞,不敢大声发言。敏锐的老师看见你举起了手,又放下,知道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叫了你的名字,鼓励你回答。你回答了,虽然有些结巴,但是老师当众表扬了你,肯定了你的回答。慢慢地,你越来越自信,对每一个提问,都能勇敢地举手发言。随着老师的一次次鼓励与肯定,你不再惧怕当众发言,甚至可以参加演讲比赛了。
回到当下,那如何用好同事的优点呢?
给他一个你期待他能有的优点,哪怕现在暂时没有也没有关系。
让他感受到你的高期待,让他有信心;给他有挑战的事情,并适时鼓励与肯定他,正如小学老师对你的鼓励一样。
人们常说,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看到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