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把红楼也记到明朝了,重读时感觉不对,这里给予纠错,曹雪芹是清代作家,如此常识的知识点让我弄错了,明朝四大名著之一里应该是金瓶梅,西游如果可以用心灵意识层面的隐喻,金瓶梅就是这些意识投射到社会世俗层面现象的状况,当然名著抽象的观念层面远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明朝的这些呈现如此的迷人,今天我再在明朝这里驻足,在看看它的风景。
还是从文化这个层面开始,金瓶梅一度被近代都视为禁书,这本书居然能够在明朝集大成传播,说明当时社会层面的宽容度和多样多元的状况,明朝称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部书为四大奇书,说明其传播的广和深,可以说上至朝堂,下至弄堂里,这里我在思考,明朝对于传统文化里一直视之为不是那么正统的文化元素为什么可以如此的接纳,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伦理结构这时在明朝是个什么样的呈现,这里让我想起明朝时有个富豪,大名鼎鼎的沈万山,他当时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去找皇帝说,他也想为朝廷出力,皇帝当然知道他的情况,但是皇帝却问,你如何出力,沈万山说,他有钱啊,我如果没有记错,这个故事是明朝初期发生的故事,传统伦理的儒家体系里对于从商趋利是不认可的,明初社会层面的伦理价值观的主导还是儒家思想。
皇帝听沈万山这么一说,就说他准备在南京建城是缺一部分钱,既然想要发朝庭出力,这样吧,资金方面。,你出一半我出一半,皇帝这是试探他,没想到沈万山可能是急于想表现出一种他为朝廷出力的欲望,就赶快应诺皇帝,朝庭出资一半,他沈万山出资一半,他也太粗心.那是皇帝在为自己修皇城,怎能可以有皇城皇帝一半他一半描述,这是想干啥,不要忘了,每朝每代都有文字狱啊,这是犯大忌的,虽然出得是钱,但是在皇权意识里,如此禁忌的,作为商人的沈万三可能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我想应该是,这种政治用语逻辑,分皇权一半的这种意识可能也是一种权衡之后的判断,他觉得利大而己,或者是因为他在这里疏乎了,自己膨胀了,何况是在建皇城,那有分毫的皇帝一半你沈万山一半的名份,这不是在和皇帝平权啊,江山是朱家的,这是天花板,虽然是给皇帝建南京城,有些禁忌是不能碰的,狡黠的皇帝在试探他,他却大意失荆州,不光是失荆州,这种大忌导致最后他客死海南。沈万三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本力量向政治渗透方面的️一种失败尝试,
商人的社会地位从传统观念里在儒家思想里是从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可以看到这种等级序列,但是随着经济恢复和发展和繁荣,特别是,苏杭沪江西这一带经济形势的活跃,这里要说明的一个事实,每当中国历史逢遇盛世,商业表现出的繁荣景象是显而易见的,大唐天宝年间,唐长安城的繁荣,以及宋时的开封和建安都是这种商业繁荣的景象,大明也无例外,传统文化虽然没有给予趋利社会行为一个合理的社会名份,但是也并没有拒之门外,传统社会伦理里还有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的价值判断,古中国社会对于工商业行为并不是全盘的一味打压,由于工商业加速了商品贸易,从而可以社会获得巨大的收益和财富,基于较之农业相对比,传统社会又没有工商从业者相对应的社会地位,社会层面伦理价值得不到肯定,从商者多是聪明人,他们就会推动这种阶层间的流动,到了中明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非要富裕了,富裕后的人们的生活就需要文化方面的需求。这种也算是文化启蒙的推动。
商人阶层对于二代的教育也很重视,由于自身价值的从商,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普遍又有很好的教育,挤身更上一阶层也不容易,人们又有文化生活的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就在这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才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少不了酒,当年还流行美女作陪,和现在的陪酒女郎不一样,女性不光要美,还要有才艺,佳人方可配才子,才子们酒酣,就会才思泉涌,佳人一方面是激发才子们而才气,还要配合着把才子们创作出来的词赋唱出调舞出味,这就是中明时期的世俗文化,当然这中间也有更雅一些的,知识分子由于上阶渠道拥挤,各种形式的文化创作倒是方兴末艾,这也是出文学高峰的基础,这期间官方意识形态较弱,明朝皇帝多奇葩,只要随了他的意,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也暂时可以,文官治世,商业社会繁荣,整个明朝社会的盛世繁荣景色和文化需求呈现出一种欲望社会,明朝有种奇特的现象,别的王朝叙事都是由那些历害的皇帝穿插着成为一个王朝的叙述逻辑,明朝那些皇帝除朱元障之外别的皇帝好像都有点势弱,我们对于明史首先想到的就是东林党,东厂西厂,魏公公,以及儒学大师,治理国家也正是这个阶层,所以他们多忙于党争,知识分子敢用蝈蝈影射皇帝,这在明初必酿沈万三的不幸命运。
中后明都是首辅大臣执掌朝政,这就有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困扰,皇帝不管事,他为谁负责,所以大概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误政,从首辅往下各层官员都是这样的作为可能性选项,国家久之就处于懒政的局面,偶尔某个时期出来一位明君良相,教正一下国家航向仅此而己。
我们还是回到文化和社会层面,商业使社会形成一种趋利的欲望,我们应该可以想象到,当整个社会都在追逐利欲的状态,没有相应的社会道德伦理的履盖和约束,这个社会就会呈现某种程度的欲望之都,人们都是在追求一种纸醉金迷欲望,社会应该的合理的理性部分就会丢掉,金瓶梅里们西大官人就是一个对应,我们历史每每社会出现迷失,常常传统文化里的正能就会出现担当,这个时候知识分子阶层在干什么,上面说了,他们在文学创作,用他们所谓的雅方式,在体现着文学自由,这是其中的一个面相,如同宋江和他的江湖朋友喝酒吃肉一样,多么的自由快哉,我记得明代还有一部名著也很有高度,,就是三言二拍,什么喻世,警世,醒世,光从这个句式感受到创世的节奏,尤如宗教经典圣光,当然这不是宗教著作,它记录的就是当年市民生活的欲望追求的社会风气,然后在这些情景里抽象出一些可以喻,警,醒的价值观,这同样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面相。
明朝对应的时代相当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历史文化里同样发生着这种文化启蒙,而且成就的文学高峰可以与之比肩,只是东西方价值理念不同,就价值本质,明朝还是与时俱进着,历史它自有主体,以它主体能动性展开,我们只能在历史中找个理念逻辑仅仅是叙事而己,不能对历史假设如何,这是基本的尊重和态度。这个时期明朝的思想观念的文艺复兴风格就要看那些儒学大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