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
最近,有多次被问到一些关于产品设计规范的问题。
类如,
1.“你觉得这个模块是不是应该摆在这里,为什么要摆在这里”
2.“你觉得这样设计界面排列真的好吗”
3.“如果让你来设计某某知名的产品设计,你会怎么做,他为什么没有做”
......
碰到这种问题,我直接的反应就是会为之语塞,继而去思考一些前人所规定的一些“美”的设计规范。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这样,这在洗澡时思考而出的问题不会输出成这么一篇“屁文”。
首先,我想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规范。
问题来了,某某人说这是美(前提是这个人是很出名的一类人,这里不否定其人的功绩),那么这种就一定是美的。即时你看不懂,他看不懂,但是我们要跟时髦不是吗?所以这就慢慢形成我们眼中的“美”。然后诞生了如下的对话,“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你不懂,真正的美是......”。
梵高生前只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平凡人,他的画作被视为尘埃。在他死后,无意被人发现,原来梵高的画是抽象派的大作。一时,他的画被炒成了星辰。你说他的画美吗,一般人看不懂。你说美,他说美,所以我不说美好像对不太住。
再如,两个大知名设计师,他说这样设计是最美的,另一个他说这样设计是最美的。旁人却感觉好像两个都是最美的,但是说不出所以然来,然后由某另一些知名评委来评判,然后好像评判们才是这个创作的作者,能讲出原作者都不知道的设计感和元素。那么问题来了,创作者和评判者,究竟谁更懂这个作品。
这就引到了我上面的一些问题,关于一些设计问题。究竟该怎么做才是最符合标准规范,其实就说究竟什么是标准。我说的当然不算,但是你觉得你说的算吗?可能相对来说,你比我拥有更丰富的阅历,你用你绝世的目光能发现,“这,不对劲”。你会觉得应该这样这样。相对的来说,如果我们各持一套说辞,问题又来了,谁说的才是对的。你有你的老道,我有我的独到。非要将这种相对的问题,用你的岁月长久来表现你的绝对吗?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笑谈,就是我们的高考语文,选取了某在世的一个作家的文章的片段来提问学生:是鱼的眼中闪烁着什么样的光来着,为什么会这样。好像还有一个标准答案。结果原作者看了之后根本就不知所以然,当时创作之时没想太多,只是一种修饰手法,而经过了所谓专家的编辑,就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表达手法。其直接打脸的感受就是,估计以后不敢再用还在人世的作家的作品。
当然,在设计我们的产品时,其实你说怎么的一个设计标准是最符合的呢?我想问,你觉得这个标准是事先就产生的,还是在大众验证过后才算标准呢。当然是结果才产生标准。“胜者为王”,一款产品能够在市场成功打开局面甚至引领,那么他就可能是一个标杆性的作品。那么就会引起其他人的各种分析猜想,可能往往原作者根本没想过的这么多的问题,其他人会帮你完善这么多理论,就连你的坏毛病,也能帮你美化,像是作者故意这么神来一笔。
当然不是否定一个成功产品的设计,成功自有成功之资,只是我们不需要去用成功去揣测尚在襁褓之中的的雏儿。世事真无绝对,如果有一天我用类似梵高的抽象去成功,可能我来点臭,你都会觉得香。
第二问
“你觉得你的产品里哪一个是亮点”。
说实话,每每被问到这个问题,我都会不自觉的去细细打量一下这个提问者。试问,哪一个创作者不是想着把整个作品都做的完美。在产品经理的眼里,产品如同他的孩子,处处都是完美的。在本人看来,经我手的产品都是我精心的去设计,可以说是处处是我眼中的亮点。难道芸芸之中,我用一堆自我感觉平庸的元素去衬托一个亮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