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18 中文阅读阅益书社
文字的魅力(浅感+摘抄)

文字的魅力(浅感+摘抄)

作者: f5cbc22a4a57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21:43 被阅读5次

    没看过她的《京都一年》和译作《源氏物语》,却先看了这本《文字的魅力》。不愧是台湾学者,关于文字的魅力表述,尤其是对于翻译的心得和体悟真是入木三分。这书有点厚,但有大部分内容关于她的《源氏物语》翻译心得,更适合已经看过《源氏物语》的童鞋~ 没看过的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几篇先睹为快~

    我最喜欢的是她书里有关文字的魅力的表述,完完全全说出了我言不可及的感受:

    文字,既无色彩,也无声音气味,更无表情思想;但是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文字,把他们所看到的形象与颜色,闻到的声音与味道书写下来,把他们追踪那些文字而再现了他们所经验过的丰富的宇宙世界生命种种,让后代的我们如亲历其境地经验那些种种。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当初书写那些文字的人们都已亡故不存了;然而,借由那些留存下来的文字,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那些喜怒哀乐爱恶欲;于是,通过文字,当初一个人的想法、感情,却变成为千百年后、千万人的感动和记忆了。既不是图画、摄影,也不是唱片、音符,而能够在白纸黑字之间就传达了无所不包括的极丰饶的内容;文字的力量岂不神奇!

    此外,便是她关于翻译的心得与原则,也是让我十分敬佩的。

    我自问:翻译的动机是什么?首先当然是哪一本书感动了我。最初,翻译者,必然是读者,但翻译者不同于一般读者处,在于读书感动之余,转而想将那文章介绍给不谙原文的他人,使他们也能分享那种感动。所以翻译者遂由读者而变成原著的代言者了。

    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各有各的异国情调,其实正来自不同的文字趣味、特色。我并不希望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在我们因不谙原文而读中文译本时,都变成了跟中国文学完全相同的样子。

    文学作品的翻译者不仅需要深度了解原著的内容含义,并且同时也需要敏锐地感受到原文的表现方式,然后将原著的内容转换成适度贴切的译著文字。然而,文学作品的翻译,几乎是不可能完美的。不同的文字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因素、思维方式、言语旨趣。至于文字本身则又有其局限与扩张;而译者自身对两种语言文字的掌握和涵养,遂自自然然表现于笔下了。

    外国语文学的翻译,不仅要做到让读者看到那作品在 “讲什么”,也看到那作品是 “怎么讲” 的。这国的文学,那国的文学,这人的文学,那人的文学,各不相同;打动读者心的,除了原著的内容,岂不就因为各有不同的风格方式吗?如果翻译者没有注意到被译者个别之间的细微差别,而一律只做到译文的通顺,就不算理想的 “翻译” 了。

    我想,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为原著服务的工作,翻译者自己理当退居幕后,不可抛头露面闯到台前去。而要做到如此的地步,首先得要有敏锐的耳朵,不仅能够看懂原著的内容,并且要能够听出作者说那些话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的魅力(浅感+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ly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