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位会是谁?】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16:54 被阅读228次

    【下一位会是谁?】

    【下一位会是谁?】

    24号下午,23岁的小赵叫了辆顺风车,她1时30分左右在温州乐清市飞虹南路上车,原本下午2时40左右可抵达目的地永嘉上塘。

    在车上,小赵一直和朋友保持联系,她本来要去参加同学聚会,到了下午两点09分,小赵发现不对劲,驾驶员将车开入了无人山区,周围一辆车都没有。

    过了几分钟,14点14分,小赵的另一位朋友突然接到了求救微信:救命,抢救!

    朋友马上给小赵打电话,这个时候她的手机已经关机了。等一小时左右,朋友们发现小赵怎么也联系不上,15点42分他们便开始联络滴滴顺风车客服,得到了一个"一小时内回复"的结果。

    本来应该2点40下车的小赵,在发出求救信号后一直无法联系。小赵的朋友心急如焚,多次电话催促都只得到一个机械的回复:我们会为您加急标红。

    在下午四点的时候小赵的朋友就已经报警,甚至在警察表明身份,要求客服给出司机车牌的情况下,客服给出的答复就只有:"上级人员会给您电话联系的",还是拒绝给出任何车牌号码和任何驾驶员信息。

    过了整整两个小时,滴滴的操作让人匪夷所思,他们给小赵朋友的反馈是:滴滴官方已经联系上了嫌疑人,在嫌疑人表示受害者没有上车后,滴滴拒绝给出任何驾驶员信息。

    等到晚上八点后,小赵的朋友才收到消息,滴滴将司机的车牌提供给了警方。乐清警方连夜侦查,在次日上午4点将犯罪嫌疑人钟某抓获。

    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前天夜里,小赵被罪犯钟某强奸后杀害,并抛尸荒野。

    案发后,一位网友的自述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奸杀小赵的罪犯钟某,在二天前刚刚被同在乐清的林女士拍下车牌号,向滴滴投诉举报。

    案发后,得知消息的林女士后悔不已,她感到深深自责,当初应该去报警...

    为什么两天前被投诉的顺风车司机,两天后还能正常接单?想必林女士当时的投诉理由是:骚扰,图谋不轨。难道这样的投诉原因还不能引起滴滴监管的重视?

    还是说滴滴的投诉通道完全就是形同虚设?

    这已经是滴滴顺风车公知的第四起命案了。

    最早的顺风车杀人案件发生在2016年5月2日晚,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在路上司机对女乘客进行抢劫,之后将其残忍杀害。

    第二起滴滴顺风车杀人案发生在2017年5月14日,30岁的甘某乘坐滴滴顺风车,因迟到以及对路线不熟悉等原因与22岁的车主周航发生口角纠纷。周航心生怨气,用车内放置的红布和风筝线对甘某的颈部通过缠绕的方式进行紧勒,并使用麻绳对甘某的手脚进行捆绑。当晚驾车将甘某抛弃至公路边涵洞下。经法医鉴定,甘某系机械性窒息死亡。

    第三起就是三个月前的空姐被害案。2018年5月6日,空姐李小姐被顺风车司机强奸后杀害。李小姐被害案全国震惊,舆论直指滴滴的对于顺风车的监管。当时滴滴的应对措施就是将顺风车下线一周进行整改,并且承诺一定会"加强监管"。

    在今年5月的空姐被害案之前,滴滴对于顺风车司机几乎是没有任何监管的,当时就有彭拜新闻记者进行实验,就算是注册性别和上传的身份证性别不同,都可以注册成功。

    坊间更有无数声称可以绕开滴滴监管的"代审核"渠道,有案底都可以轻松绕过审核。

    2016年,光是深圳就有曝光了8000名有案底的滴滴司机,其中有近1500人有吸毒历史。

    滴滴传递出来的态度冰冷而傲慢。

    几个月前的空姐事件中,滴滴给出了100万悬赏线索,而这次滴滴又一次提价,涨了三倍。滴滴从头到尾都采用一种“钱能摆平一切问题”的态度来对待用户的生命安全。

    在滴滴眼里,人命不过就是钱的问题。

    无论是滴滴的客服,还是滴滴所谓的“道歉反思”,都显得非常有礼貌,但是在这些礼貌措辞背后,却是一套毫无人性,毫无社会责任感的执行手册。

    出了问题?非常抱歉请您等待一小时,我向领导反映。

    出人命了?非常抱歉,请您也不要着急呢,我们一小时会给您答复。我们已经给您加急处理了~

    滴滴官方设置的监管门槛可以轻易被绕开,对于用户的投诉没有任何作为。对于监管,投诉的漠视,是滴滴对犯罪分子的纵容。

    监管难吗?的确很难。换一个思路来看这个问题,既然顺风车的监管如此艰难,为什么不直接叫停顺风车业务呢?三个月前的空姐被害案时,传言称滴滴内部嫌弃了放弃顺风车的讨论,但最终换来的也只有短短一周的叫停整改。

    那一周的整改,显然是没有效果的。

    从营收角度来看,顺风车业务对于滴滴来说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滴滴就是由顺风车起家的。2015年我国网约车市场还有竞争的时候,滴滴顺风车业务就占了整个市场的66%,当时滴滴刚刚吞下快的,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丽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顺风车是个看不到天花板的业务。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顺风车本身就是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因为顺风车不属于网约车的范畴,从法律上被认定为"私人小汽车合乘",而在滴滴的公告中,更是明明白白的写清楚了:任何法律责任,都应由车主独立承担。

    换句话说,滴滴从法律层面已经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了。

    虽然滴滴不提供任何保护,不负任何责任,但在收钱的时候滴滴可丝毫不含糊,每单抽成高达10%。

    收了钱还可以不负责任,这门生意简直就是无本万利。

    2017年,滴滴自豪地发布了春运期间的顺风车数据,848万人次,相当于春运期间南航的客运量。

    从战略角度来看,顺风车对于滴滴来说就更加重要。在滴滴看来,顺风车很可能是他们进军社交领域的金钥匙,这些年来,滴滴不遗余力想要将顺风车服务进行社交化转型。

    顺风车业务社交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滴滴非常鼓励用户使用顺风车进行"社交"。

    为了吸引车主注册顺风车,他们曾经上架了这样露骨的海报,明摆着暗示司机,顺风车司机就是有"猎艳"的机会。顺风车司机还可以直接看到用户的头像,从哪儿上车到哪儿下车,乘客对于顺风车司机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在空姐李小姐被害后,滴滴短暂隐藏了用户个人信息,但是在案件风头过去了,滴滴又悄悄将本来隐藏的用户信息重新设为默认。

    为什么滴滴如此执着于社交?因为凡是有社交属性的产品都会有很高的用户粘性,能给滴滴带来更加丰富的流量。微信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产品,成了万物入口,除了腾讯,其他互联网巨头看着都眼红。

    谁不想做出下一个微信?凡是互联网产业,只要是能沾上"社交"的边,估值都能翻个好几倍。

    所以阿里把支付宝做成了支付婊,如今滴滴又将“社交”做成了犯罪工具。

    在最大程度牺牲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滴滴却又万分严密的保护司机的车牌号码,就连人命关天,警察都明确表示身份后都不肯给出车牌信息。难道给出个车牌号码就是违规吗?要知道车牌本来就属于公开信息,路上行车如果遮挡车牌都属于犯法啊!

    在今天案发后,微博网友@小剑老师爆料了他潜入的武汉滴滴出行群,看看在滴滴的"社交"之下,这些司机在想些什么?!

    难道滴滴内部能不清楚如此“社交”带来的风险?

    难道在空姐被害案件曝光后,他们还看不到?

    我们不可能假设程维和柳青是这样的榆木脑袋,因为榆木脑袋做不成估值800亿美元的公司。

    我们只能合理推断:在用户人身安全和潜在利益之间,滴滴做出了选择。

    是什么原因,让滴滴敢于做出这样不负责任的选择?

    三年来的四次顺风车杀人案,难道滴滴就不怕成为全民公敌?

    事实上,滴滴早就已就成了全民公敌。上一次空姐被害案时,滴滴就承受了全国舆论的讨伐,大家都在呼吁滴滴加强监管,要求滴滴付出代价,但为什么滴滴就能有恃无恐?仅仅做了一周的装逼就涛声依旧,重现江湖?

    根本原因有二:

    其一,我们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滴滴方便吗?的确很方便,用过滴滴后还有谁愿意像10年前那样坐出租车?

    更何况,滴滴在我国市场根本没有敌手,处于绝对的市场垄断地位,2017年全年,滴滴的年订单量是74.3亿,平均日订单量在2000万左右。前段时间卯足了力气想要挤入市场的美团打车,几乎不要钱进行补贴,全国最高日订单也不过10万。

    就在前不久,滴滴的创始人程维接受采访时还霸气地说:我们已经6:0了,我们凭什么会输?

    第二,每次出现滴滴恶性事件,舆论讨伐声势浩大,实际惩罚几乎为0。

    100万,300万,这些钱对于估值800亿美元的滴滴来说就如同九牛一毛,按照目前的节奏,这样的恶性事件数量就算是翻个十倍,滴滴也承受的起。

    拿同类企业进行类比,去年伦敦交通局勒令Uber加强监管和司机教育,但是Uber不服从,最终的结果是Uber在伦敦的业务全线叫停。当时伦敦交通局的公告明确指出:Uber这家公司缺乏企业责任感,不适合在伦敦运营。

    难道滴滴就有企业责任感了?

    每次出现恶性犯罪事件,滴滴总是不会受到任何实际处罚,不会被叫停营业,也不会被处于巨额罚款。如果像美国强生一样,出现问题被处以43亿美元罚款,它还敢不加强监管吗?它还敢再犯吗?

    就是因为每次都可以从容脱身,让滴滴有恃无恐。

    在这样的前提下,滴滴决定让概率决定用户的生死,到底会是谁来开顺风车接你?在滴滴形同虚设的监管下,可能是强奸犯,可能是抢劫犯,可能是杀人犯。反倒是那些真正顺路载客,真正想要绿色出行,均摊一些油钱的车主,要背上"顺风车司机都是罪犯"的骂名。

    滴滴看起来态度似乎诚恳,实际上没有半点整改之意。我们在微博上呐喊着卸载滴滴,到头来又有多少人能有这种觉悟呢?

    危难没有降临到某些人头上的时候,他们永远也无法感同身受。甚至还有一些人会给滴滴洗地,为滴滴开脱,认为滴滴没有错。其中最可恨的言论,莫过于将过错钉在受害者身上,上一次空姐被害案件说人家为什么要半夜打车,那这一次呢?人家小姑娘大白天打车难道也有错?

    难道一定要等你亲身经历了这样的恶性犯罪,才能真的看清滴滴的真面目?

    想想受害者在绝望中打出的"救命,抢救",想想滴滴一拖再拖,事不关己的态度。

    下一位“该死的”将是谁?

    让我们不得不惶恐不安的对我们的亲人如是说:

    “珍爱生命,远离滴滴!!!”

    【下一位会是谁?】

    丁俊贵

    2018年8月26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一位会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vo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