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脑海里常常浮现出陶翁的那一句“死去何所在,托体同山阿。”
世间难悟之事颇多,只是生死之事却是最难参透一件。想起《倚天屠龙记》中金花婆婆和蛛儿初见张无忌是的一段对话。金花婆婆见他英俊文秀,讨人喜欢,却受了这不治之伤,连说:“可惜,可惜!张无忌心头忽然涌起三句话来:“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提起武侠小说,或许有些人会不屑一顾,可正如陈世骧先生评价的那般: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是娱乐性的无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写世间的悲欢,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细读金庸先生小说,似乎他的每部作品都在参悟,参悟爱恨,参悟善恶,参悟生死。写尽人生冷暖,道尽人事悲凉。虽细节处,亦见真情。
以前读过的倚天很多情节现大多已记不清,但偏偏记得了那一句,
“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很多人不喜欢周芷若,觉得她太虚伪太渴望名利。她的世界里只有恨,不懂爱。
是,她心机太深,算计的太多,但是我从却不觉得,芷若不懂爱。
甚至,她的爱不是赵敏、小昭、殷离能及的。张无忌的四个红颜知己中,她用情最深,结局也最惨。
赵敏可以放下一切和张无忌隐居山林,是因为她生于富贵之家锦衣玉食,万千宠爱于一身,世间繁华她早就视之如浮云。
而周芷若从小寄人篱下,在灭绝师太和丁敏君之流的夹缝中寻求生存,她需要圆滑乖巧,拘谨迎合。在光明顶之战中,她虽出言相助张无忌,但当灭绝师太要她一剑杀了张无忌时,她“仓促间无暇细想”还是一剑刺了过去,可见师命对她影响之深。
这也不难想象后来她违背对师父发过的毒誓嫁给张无忌内心需要经历多少挣扎。虽然不可否认她的爱里有着算计和欺骗,但这对她来说,已是做出了重于生命的牺牲。
当小昭远走波斯,殷离看清自己内心后离去,赵敏挣扎蒙满之别,甚至张无忌在大婚之日弃她而去,她都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只是,她错就错在,她是一个不彻底的坏人,她不够狠心不够洒脱,芷若芷若,止步于软弱,金庸先生也是一语双关。她心思缜密,步步为营,可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又在时时刻刻与自己所做的事情对抗着。若是赵敏,即使被逼发了毒誓,或许也可以洒脱的的看开,毕竟连孔子都说过城下之盟不必遵守。但她不是赵敏,她将自己困在自己的枷锁里,她的内心日日都饱受折磨,知道最后终于歇斯底里的爆发,终于走向悬崖覆水难收。
她错就错在,不该以爱为名,去伤害任何一个人。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伤害都可以弥补,并不是所有的错都来得及说声对不起。就像当初张无忌中了赵敏的计误将七虫七花膏作为黑玉断续膏给师伯师叔使用,“突然之间,他清清楚楚的明白了父亲自刎时心情,大错已然铸成,除了自刎以谢之外,确是再无别的道路。”
她错就错在,背负了太多,放不下的太多,她又要匡扶峨眉,又要完成师命,她不懂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是啊, 她有太多太多错。
可是到最后,我还是心疼芷若。
她后来所谓的变坏,赌气嫁给宋青书,更像是一个醋意大发的小女孩,一个被逼到绝境无路可走的无助的孩子,就如变成妖神的花千骨,奋起而反的甄嬛,只是,这却给了张无忌一个心安理得离开她的借口。
她的爱成了恨,不是因为她本性恶毒,而是因为她曾离幸福更近些,却又被人生生夺去。
记得当时张无忌与芷若成亲时,赵敏跑来闹事。范遥劝导:“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赵敏道“我偏要勉强。”是啊,张周已当着天下英雄豪杰拜堂,名分都已定了,只是到赵敏来时,他却像等待已久般跟着赵敏走了。
原来有些事,真的勉强不来啊。
张无忌不像杨过,杨过一生孤苦,虽有真心待他的兄弟挚友,有视他如命的郭伯伯,亦有不少愿为他以命换命的女子,但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是孤独的,他的心里从一开始认定的就是与他相依为命的小龙女,就是那个小时从危难中救他护他的姑姑。因此他对任何女子都是发乎情,止于礼。
而张无忌虽然幼时失怙,后中寒毒命危,带病习医,又忍受寒毒煎熬七年,但他童年过得却是桃花源搬的日子,他的内心深处充满着爱与光明。他的心孤独疲惫却温暖柔软,可他的心虽然温暖柔软却又孤独疲惫。所以他更愿意拥有一个能够给他快乐的人,而不是用一颗疲惫的心去温暖另一颗疲惫的心。
其实,他在最开始就选择了赵敏。因为他很清楚跟赵敏在一起时自己是快乐的。
赵敏那种亡命天涯的勇敢早就深深的震撼和吸引了他。
而芷若,当她手握屠龙刀面向荒岛的大海时她就该明白,
她选择了峨眉,放弃了自己。
人生不过匆匆而已,她登顶曾峨眉俾睨天下,拥倚天屠龙无人争锋,她几乎是金庸笔下最接近权力顶峰的女子了,只是这些,并不是是她想要的。
佛曰人生有三苦: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
她的前半生,也是一样不少的都品尝过了。
我只希望我喜欢的那个女子,后半生,不要在活得那么辛苦,即便只有菩提相伴,即便只有青灯古佛在旁。
正如张爱玲《半生缘》里写到:我们回不去了。尘埃落定,青灯古佛为伴,或许这是最好的收尾。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间一场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