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这个词离我们真是太近了,它一直在生活中,工作中与我们相伴,稍不留神就会满心沮丧地与这个话题打交道,可以说是熟悉不能再熟悉了。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一旦遇到失败的事情的时候,内心非常沮丧伤心,更多的是自责和愧疚,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能努力一把,或者把事情做的更好一些;可是失败就是失败了,失败带给我们的心里阴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来,才能让内心恢复平静。
前两天听到宁向东老师的管理课里面《我们该如何包容失败》的那一课时,内心有一阵深深的触动。课程里面讲到一个企业的创新项目失败,项目的主要牵头人,少数人想要离开公司,而他们离开公司意味着这个项目就白做了,连失败这个结果没有剩下。
那几个人为什么想要离开,因为不离开这个公司心里一直很压抑,当事人和失败之间,被人强行关联起来了,有种抬不起头的感觉,也因为公司没有一个包容失败文化的基础,更没有包容文化的底逻辑。
宁老师在与企业老总的交谈中说创新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找对人的概率是多少,找到足够的资金保障的概率又是多少,找对研究的方几的概率又是多少,市场接受这个项目的概率是多少,上下游的配套能力是不是够,经过这一连串的发问,最后推算出来的成功概率只有千分之三。
既然概率如此之小,他们获得失败是正常的,成功反而就有点不正常。用这概率去看待失败,是不是心态会平衡许多,而不会一味的把项目的失败归纠于某几个人身上。
当一个公司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公开解剖失败的案例,讨论失败的案例,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都不会觉得让人难堪,反而,大家会在这个案例中受益;这时公司就会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失败,让失败这件事情“常态化”,而企业的“知识管理”正是围绕着失败建立起来的。
当一个组织对自身所遭遇的失败有足够多的认识,它的防范失败因子长大的天花板就会降低,这个组织内部的创新成功概率就会高很多。
工作中, 每个人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甚至出现失败。失败、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去犯错,这样就无法建立容错意识,更无法获得能力的成长。
学会包容失败,学会正确理性地去面对失败,勇敢地去面对未知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