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84》的特殊性
在《1Q84》,中除了能看到村上春树一贯的文学思想及表现手法外,还能感受到一些新元素。
在村上春树作品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总能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奇妙事件,就像主人公青豆通过消防梯进入另一世界的情节,就很有代表性。
同时,《1Q84》的故事脉络要比其他村上春树作品更为清晰。因此得以俘获更多读者,并一跃成为史无前例的畅销书。
不过那些村上春树的老粉丝,尤其是对《奇鸟行状录》等作品抱有较高评价的文学评论家及思想家,则认为该作品稍显怪异,让人不免有遗憾之感。
《1Q84》中的不同故事是在不同章节中交替展开的,如BOOK2中的奇数章节是青豆的故事,而偶数章节则是天吾的故事。这样的设计完全不同于普通小说连续叙事的手法,是通过间隔性叙事使两个故事在现有空间以平行化碎片化的方式展开,这也是自《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问世以来,村上春树作品惯用的手法。
早期的村上春树作品多选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读者也自然将“我”当成故事的主人公或是作品要表现的自我。然而,村上春树的作品并不重视自我,而是习惯将对方置于场景中心。
他谈起《挪威的森林》时曾说道,“直到看了这部同名电影,我才意识到这是一部描写女性的小说。”
简而言之,这部小说描写的就是不同女性的多重性格及个性特点。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而“我”并非故事的主体。关于自己为何用第三人称写小说,村上春树的回答是,“用第三人称可以巧妙解构‘我’的个性。”
两个故事平行推进的设计并非作者的标新立异,而是为了呼应现实个体的碎片化,解离化的状态。
在当代描写同质化世界、全包容型世界以及极具支配力的大型故事单元已不复存在。
换而言之,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中心的单线式题材,已退出历史舞台。因此,《1Q84》表现出1984年与1Q84年的两重性。
不过,《1Q84》与同样是两个故事平行推进的《海边的卡夫卡》及《天黑以后》相比,前者中两个故事的联系,更容易让人理解。
在《1Q84》BOOK3中,加入了一个长相怪异的恐怖人物——牛河,他受“先驱”委托而监视天吾。此时,小说的三个故事是同时展开的非平行式设计,每个故事都以不同视角描写同一事件,因此整个故事脉络就显得非常清晰。
另外,作者对《1Q84》中出场人物的个人经历的描写,也比其他作品更加细致入微。天吾的故事,就起于他最早的记忆。
个人经历往往会对人物现在的感情及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村上春树对《1Q84》中的人物描写完全不同于之前作品中人物表现出的毫无缘由的怪异举止及暴力倾向。
例如村上春树初涉文坛的作品《且听风吟》中,“我”与“老鼠”这个重要人物相遇的情节,就显得十分分唐突而不自然。
原文写道,“我第一次见到老鼠是在三年前的春天,那年我们刚上大学,有一次两个人都喝得一塌糊涂,对于我为何会和他在凌晨4点多坐上他那辆黑色菲亚特600,竟然毫无记忆。”
另外,《天黑以后》,中毫无缘由的暴力式相遇及偶然重合的情节也让人感觉不自然。
相比之下,《1Q84》从故事的衔接性及说明性就要胜强许多。
那么,为什么《1Q84》会引起两种完全相反的反响呢?究其原因,就是作品呈现出的解离化特点。
对于那些认可含义模糊的,碎片化世界的人而言,《1Q84》显得太过平常;而对于那些不太理解村上春树作品的人而言,该书的故事脉络清晰,更易于阅读。
可以看出,《1Q84》比之村上春树之前的作品,的确有了明显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