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岛的蓝
又是一年五月五,想必大家一定一家人团圆在桌前吃着粽子,话家常…
端午节吃粽子,大家一定知道“南咸北甜”,就是南方的粽子一般是咸的,比如腊肉粽子、蛋黄粽子等,而北方吃粽子大多要去蘸糖,还有就是豆沙粽子。虽然这个差异并没有那么明显,但还是经常在朋友圈看着大家争甜粽子还是咸粽子更好吃,你觉得什么粽子更好吃呢?
来自网络端午节还要赛龙舟,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不屈的气节,但你是否还是知道赛龙舟在屈原投湖之前就存在了,后来大家以划龙舟来纪念他。而且在一些地区,龙舟竞渡纪念的另有其人,比如曹娥,比如伍子胥,但都是为了纪念当时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端午节只有吃粽子和划龙舟吗?不是这样的,让我们来盘点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端午习俗吧。
一、沐兰汤
沐兰汤是中国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需要的是一身穿汉服的小姐姐端着艾叶水,然后将艾叶水擦拭在人的双手和额头上;也有同学给我们说自己小时候是将艾叶、桃叶等植物熬成水来洗浴,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用艾叶等植物的气味去熏走咬人的蛇虫、以“兰汤”来清洁皮肤,以传达安稳度过夏季的希望。
李白在《沐浴子》这首诗中这样写:沐芳莫弹冠,木兰莫振衣。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晖。大抵讲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及其醉我独醒的落寞。如屈原和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古人喜爱将香草,香气与圣人,高尚的品德结合在一起,“沐兰汤”这一端午习俗大抵也是传达这样的祝愿罢,长辈所期望大多是我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来自网络二、佩豆娘、佩香囊、五色彩绳
豆娘为何物?为什么要佩豆娘呢?佩豆娘这一习俗多见于江南,妇女常将豆娘别于头上,豆娘也煞是好看,有文献这样记载:“江南淮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或攒绣仙、佛、合、乌、虫、草、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豆娘花样极多,模样可爱,好像蜻蜓停在女子的发髻上,也许这才是为何叫佩豆娘的原因吧。
来自网络除了佩豆娘,在端午这样一个仪式感满满的节日,大家还会佩香囊,编制五色彩绳。
佩戴的香囊里面内有朱砂、雄黄等,这些东西对驱蚊虫很有帮助,同时香囊也有装饰作用。
系五色彩绳的目的是希望避病除鬼,不染瘟疫,我记得小时候也编过这样的彩绳。
来自网络苏轼叶子《浣溪沙·端午》这样写到:流向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有了豆娘、香囊和五色彩绳,端午节才如此有味道。
三、跳钟馗
跳钟馗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以古徽州歙县最为突出,北派以陕西省西安市最为突出,“南派跳钟馗”又称“嬉钟馗”,举行这一仪式是为了驱邪降福,求四季平安,而且有多种内容,如《出巡》《嫁妹》等。
这一仪式感的活动融入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内容,这样的端午节,想去体验一番吗?
来自网络四、挂艾叶菖蒲
艾草是菊科蒿属的植物,菖蒲是天南星科的植物,端午时,人们洒除庭院,以菖蒲、艾草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期驱魔法鬼。并且打击会以菖蒲、艾草、榴花等植物制成花环和配饰,大家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来自网络看来端午节也是植物的节日。
五、雄黄酒
雄黄酒,顾名思义,即用磨成细粉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是端午节的饮品,古语说:“引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后来科学证实,纯饮雄黄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端午时,打击也只用微量的雄黄来泡酒。这一天,小孩子的额头上还会有雄黄酒写的“王”字。哈,头戴菖蒲,手拿艾叶,额头顶着“王”字,吃完饭就可以出去玩了。
来自网络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端午习俗,你们还知道什么不一样的端午习俗呢,快来告诉我们吧。
端午节是一年中间的日子,人们为房间和身体除污纳垢,佩戴者各种装饰,希冀着可以平安生活,所以不只是端午节快乐,还有就是端午节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