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时候有人问社会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答案有很多,规则、礼节、习俗或者某种意义上的法律。当时印象最深的答案是「语言」,因为没有语言,就没有上面的一切答案。
1
语言与文字
毋庸置疑,语言依托于文字,文字又有各自不一的载体。远古时代群落靠结绳计数来向同伴传达简单的信息,草原上的猛兽也会用利爪在树干上留下标示明确自己的领地。之后我们懂得篆刻符号能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延长,随即出现了我们耳熟能详却几乎不识一二的甲骨文。
之后竹简在一定时间内充当了文字的载体,但由于体积重量等原因是传播极为不便,所以才有那些一本书看很多遍,直到书简散开的故事,一是来回翻折导致竹简之间链接处磨损,另一原因是当时制作费时,一本太贵。后来总算有了轻便的纸,使得知识与命令方便飞速传达。近代的电报、电码、电话,如今的网络,都在急剧影响着信息与文字的传达,但是核心目的不曾改变,都是减少文字或信息的传播成本,以及延长其有效性。
目前单一维度的文字信息传播成本最低,但也有被多维度信息取代的趋势。一首曲目配上好词,就能演化出富有张力的感情,失去了曲调的古代诗词都能被大量解读出深意,不知原曲再现时能有多么震撼。或许未来信息的传递依托细胞为介质,从娘胎里就能带出上代人的感悟,更为方便与省时。
1
好好说话
这个暑假在北京猎头公司做Inhouse Hr,由于工作原因每天会接触大量候选人。从刚开始几天盲目没有方向,到自己总结出一套话语规律,这个过程让人兴奋中带着焦虑,激动中带着恐惧。 每日的工作主要是联系与甄别候选人,看完简历简单评估然后就抓起电话聊两句。除了白纸黑字就是电话另一头的声音,整个过程在前辈眼里可以瞬间完成。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通过简单几分钟快速评估一个人是否合适?除了硬性指标之外还有哪些「看不见的手」能最终决定最终的结果,答案可能就是「好好说话」,用你认为最好的方式说话哪怕是废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成了奇葩说的忠实观众,常常被黄执中,马微微各路大神征服,也常常面对屏幕泪流满面。 回头想想,自己多久没有被语言的力量征服过了,甚至有多久没有细细评味这种每个人与生俱来但未开发的能力。上周在书店看到这本「好好说话」当即就买回家翻阅,此书也没有令我失望,的确打开了许多之前没有尝试过的纬度,书中开篇一句话写到「二维的蚂蚁,不是不能进入三为维的圣殿,只要它不再把世界理解为平面」呵呵,这不就是我前几篇文章用到的意向事例嘛……
回到我每天call interview的过程,难道真的要用到说话谈判的每一个技巧?我想也未必,毕竟真实生活中真的没有多少次精心准备。言谈和举止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人外人的第一印象,不仅展现你自己,同时也在展现你所代表的阶级。
3
能得到的都是天生的
能得到的都是天生的,或者说能被赋予的都是天生的,就像在浩荡洪流中一叶小舟,不论你想不想都会得到江川赋予你的目的地。两天内看完「好好说话」先是感谢,感谢能有这么精彩的干货没有被我遗憾略过;接着是窃喜,窃喜自己今后有机会打开高维的说话术,但之后却会带来更多的无奈和沉思。
书本是最廉价的投资,廉价到让我们失去了对其他方式投资的判断与选择,妄图一切都能从吃下一颗神奇药丸或者简单一本书中学到,然后在生活中展现学识与技巧。
每天上班路过VERTU专卖店,看见橱窗里展柜上的样机,那样另类的土气,于是就想有个管家中心有什么了不起,估计app用起来都不方便,连午餐定个外卖的费劲……
真想有机会问问用过VERTU的人
「你们中午在 ‘饿了吗 ’上都点什么口味的外卖」
希望你能留言告诉我
「怎样在几分钟内电话判断一个人是否合适」
答案够惊艳我会送你一本「好好说话」以此回报。
或者你读到文末小笑话,内心微微一笑,
不妨我们加个微信私下好好聊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