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感恩抒写第二十一天。
今天是第五天,温度降到三十八度以下,忽冷忽热,流鼻涕有痰,嗓子疼咳嗽,身体比昨天轻松很多,马上看到曙光了。对孩子们的照顾也越来越有经验了。
女儿两天经历了两次高烧四十度,今天很轻松了,下午就着急去上网课了。这几天虽然身体不舒服但依然笔耕不辍。
女儿问我“没人找你做作业,也没人监督,你可以歇几天,反正没人知道”。
我告诉她“我自己知道呀”。
是啊,我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从初一语文老师要求写日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一盏灯,一支笔,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写什么在此刻似乎已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的时空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是安静的,放松的,安全的,只听到笔在纸上沙沙声和自己的心跳声,全身如有暖流经过身心舒畅。
2005年参加过马冉冉老师的心灵工作坊,分享了关于越书写越明白的主题,现在已经出版,这几年她陆续出版了很多心灵疗愈类的图书。通过这个课程更坚定的进行每日的书写与反思。
比如,今天遇到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读过的书,有进步的地方,做的不好的怎么调整,尤其是在处理来访个案时,内心的情感变化,对来访者的共情或需要改进的部分,感受当时的能量,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当把这些文字如流水一般倾泻在纸上的那一刻,这一切就放下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把过去的放在那个时刻,把未来交给未来,此刻是流动的美好的。
在日常咨询中我也会建议来访者进行自由书写,写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提笔写,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感受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的心声,这个过程看似是在书写,其实这也是一个梳理情绪,整理人生的过程,越书写越明白。在心理学中称为“书写疗法”。
每天写作,于我而言,已不只是一个多年养成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写作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写作中有现实的我,理想中的我,还有真实的我,在多年持续不断的书写,实践,反思,整理的过程中,慢慢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当我们可以随时切换不同角色,而不失本真的时候,我们的生命状态才是舒服的绽放的。
学习的本质是改变,改变的目的是成长。当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并且想要学以致用,那写作就是一个最简单优质的输出渠道。当我们通过思考,梳理,整合这些知识,通过书写会意识到我们的很多认知盲区,此时,又是一个很好的查漏补缺的过程。
经常有家长或朋友问,读了那么多育儿书管孩子时啥都用不上呢。其实,不是看书没用,是看了没使用所以没有用。这类书不在读多少书,而是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了几条。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认知,指导思想,丰富我们的生活,有些书还可以作为工具为我们所用,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当你让读书和写作发生美好连接时,一切改变就发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