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为物的主人还是成为物的奴隶,或是可以进入物我相处的好方式?是选择玩物丧志还是选择格物致知,或是可以达至物我两忘,这确实是问题,是人生的大命题。有人一生为物欲所累,沉沦苦海;有人确可以通达物事,飞黄腾达;而有人甚至可以通灵物性,进入生命新境界?要理清几个与“物”有关词语的要旨,还得要从这几个词的源头说起,才能全面深刻了解⋯⋯
一种相处方式:玩物丧志论
玩物丧志,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然后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春秋时,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八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
玩就要洒脱的玩,绝不能执著,不能沉迷,物不是用来占有的,是用的,是相互方便,相互成就的。卫懿公在其位应谋其政,作为君主责任重大,岂能玩物丧志!人是造物主,不能主次颠倒,被物掌控,“玩”应该是一种自由的境界,那玩物就不可能丧志,而能演变成玩物生志,玩物养志,玩物长志。江山本无主,闲者是主人,玩物不是让我们走火入魔,而是让我悟透“物”理,物为人造,玩物是让我们做“主”重获新生的⋯⋯
与“物”相处的三种方式另一种相处方式:格物致知论
我们先来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格:推究;致:求得。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中获得智慧。格物致知,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放在了《大学》学习科目的第一第二的位置,可见它的重要性,清末,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在与“物”的相处过程中,我有切身感受。也许是天性使然吧!因为我的父亲是宜兴人,所以我对紫砂壶有着天生的浓厚的兴趣,在赏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紫砂壶养护后基理的变化,水是茶之母,壶为茶之父,在每一次泡茶中都在感悟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每一次的拿起放下中深刻领会着从玩物到格物最终会进入忘物的境界。
第三种相处方式:物我两忘论
先讲一个小故事:以前,有一个最得疼爱的公主,从早到晚跟随在国王身边。有一天,下了一场雨,淌着水的地面,漂着水泡,公主看见水泡,心里非常欢喜,她对国王说:“我要用水泡,做成头上戴的花环。”国王说:“这水泡不能用手抓住,怎么能拿来做花环?”公主说:“如果没有水泡做成的花环,我就绝食自杀。”国王听了女儿的话,赶快召集能工巧匠,对他们说:“你们手艺精巧,没有做不到的事。你们赶快用水泡为公主做花环。要是做不成,就杀了你们!”工匠们个个惶恐又无奈地说:“水泡真是没有办法做花环”。就在国王要处死这些工匠的时候,一个老工匠走出来,上前禀告国王:“我能用水泡给公主做花环。”那个老匠人对公主说:“我不懂水泡的好坏,就公主取来自己喜欢的水泡,好让我替你做花环。”公主答应了。但是,公主的手一碰触,水泡就破灭了。一天下来,一个水泡都捞不到。
物存在吗,存在,物真的又不存在,关键是看自己修到了那一种境地,物我两忘是一种与物相处的高境界。有物又非物,在思想的高地里忘我的翱翔,这才是真正对物的高认知。任何一种人生观和宗教,最后的追求都是物我两忘。佛语里不是说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物质,而空就是无我忘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与“物”相处的三种方式世界万物归一体,万变不离其宗。一切的众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有一个从想拥有占有的无奈,到为了求索真理智慧,与物浑然一体,再领悟到一切忘我成全的真境界,综上所述,认清与物相处的三种方式,才能真正认识物,认识天地人即天地我的关系,才能走向必然自然自由的王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