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郎
“阿叔,来一碗湛江牛杂,加牛筋,牛肉丸,萝卜,腐竹,要煮久一点哦!”
“十三啊,要不要加个面?”
“我想想..嗯,不要加了。”
“好,一起十二块!”
“十三哥,你来啦!”
“是啊!阿远,你爸现在,身体怎么样啊?”
“十三哥,自从他把这个牛杂摊,交给我后,他就回乡下老家,享清福去了。偶尔,才上广州来,拜会一下朋友,他老念叨你,每次来,都反复地说,十三哥从小吃他的牛杂到大的,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味道,什么样的口感。”
“阿远,那我先去里面坐了。”
“好的,十三哥,你的牛肉丸、牛筋、萝卜、腐竹,要煮的久一点,您先进去坐,我等下,给您端过去。”
“好的!谢谢你啦,阿远!”
“十三哥,是我们要谢谢你,你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从我爸在这里做牛杂开始,你就照顾他的生意,还维护他,不被人欺负,感激你还来不及呢;你写粤剧剧本,名满天下以后,还是照旧,每天来光顾我们的小店,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生意,我爸告诉我,不能忘了本。”
“哈哈,阿远,你说的对!做人,就是不能忘本!”
“十三哥,我没什么文化,一直想问你,这个本,到底是什么意思?”
“阿远,这个本,是指人品、德行,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孝顺父母,慈爱儿女,尊敬兄长,爱护幼弟,诚信交友,关爱他人。”
“十三哥,这个本,不是指人吗?例如,对孩子来说,本是父母,对臣子来说,本是君主。”
“非也非也,一生打骂孩子的父母,怎么可能让孩子生出感恩之情呢?君主把臣子,不当人看,只当一个工具,工具怎么会有忠诚一说呢?”
“十三哥,这是啥意思?”
“因果关系,什么因,结出什么果。有父母,才有孩子;有慈爱,才会有孝顺;有打骂,就会有仇恨!不是说,有了父母,就有了孝顺;如果,有了只会打骂的父母,就会有仇恨的孩子。”
“阿英啊,你这牛杂,煮的时间少了一点,味道会不太好噢!”
“哎呀,爸、爷爷,现在的顾客,都赶时间,没有那么在乎的。”
“阿远,你就是这样教儿子的吗?”
“阿英,我是这样教你的吗?爸,我,我一直教他的,都是十三哥教我的那句话,不忘本。”
“什么十三,十三哥?那就是个叫花子!”
“啪!”
“爷爷,你打我干什么?”
“畜牲!你叫十三什么?要是你再让我听到,你这样称呼十三,我把这个牛杂店砸了,也不会传给你们!一群忘恩负义的东西,我怎么就生出了这么些个忘恩负义的东西!老天啊!”
“爸,爷爷刚才为什么打我?我不就叫那个十三,一声叫..”
“阿英,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从乡下老家来省城广州,你爷爷把名满天下的十三郎,介绍给我认识的时候,他笑着问我,你叫什么呀?我说我叫阿远,他说,阿远,你以后就叫我十三哥。”
“以后,我便十三哥、十三哥的叫他,他每次都真诚爽朗地笑着回应。你爷爷当年,在家里穷得快饿死了,跑到省城广州来,跟那街上的叫..流浪汉没什么区别,是十三哥,给你爷爷租了个摊位,让他卖牛杂。你爷爷刚开始做的时候,一点也不好吃,十三哥天天都来捧场,鼓励你爷爷,这牛杂做得久了,手艺自然就进步了,味道也慢慢变好,店铺也真正的吸引来了客人。”
“爸,那个十三..十三郎,认识我爷爷吗?”
“他不认识啊。”
“这么说,没有他,我爷爷可能早就饿死了,也更谈不上娶妻生子,也就没有我们了。”
“十三,十三,我是阿英的爸爸,你还认识我吗?阿英,快把十三接到店里来,我要给他做碗牛杂,十三,十三啊!”
“爸,我来做吧!”
“爷爷,我来吧!”
“你们给我滚,给我滚开!阿英,你还不快去,把十三给我接到店里来!十三,十三啊!”
“十三哥,十三哥,走,我带你到店里去,去吃牛杂!”
“你是谁?带我去哪儿?哈哈,我不认识你啊!快放我走!”
“十三哥,我是阿英啊,我是阿英!”
“你是..哈哈,你是阿英,阿英是谁?”
“爸,十三哥,他不来。”
“他不来,我就把这碗牛杂,端到他面前去!”
“十三,十三啊,这是我做的牛杂,你尝尝,跟以前是不是一个味?”
“牛杂?我尝尝!恩,这萝卜、牛筋,煮的时间少了一点,有点硬!嗯?这牛杂,你是阿英的爸爸,清叔!哈哈,我这脑袋,有时候不太清醒。”
“十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