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我跟初中的小伙伴出去吃饭了。
回到家之后,我躺在床上,开始回忆过往。
那时候,学校离家很近,每天走路放学回家。下课之后,去学校门口的711便利店,跟店员姐姐说「阿姨,我要一个魔芋丝,多加汤!」,
店员姐姐其实比我大不了几岁,她一脸尴尬,却还是很好心地盛了满满的一杯汤给我,我道声「谢谢阿姨!」,然后满意地离开。
在冬日最后一丝暖阳的陪伴下,几个少年少女,手捧一杯好炖,有说有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们这几个少年少女几乎每天如此,相伴回家。
那时候回家的路从不寂寞。
2.
后来到了高中,学校离家远了,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
那时候北京的地铁还没涨钱,两块钱,随便坐。
那时候10号线的环线还没通车,所以是“劲松——巴沟”,劲松是总站。
我每天经过国贸—双井—劲松,然后在坐公交才能到达学校。
每天去学校时,在地铁上基本上遇不到熟人,因为很少有人跟我顺路,即使有人顺路,在那么多节车厢中也很难遇到,更何况10号线还有那么多车次。
所以我总是一个人坐在地铁上。
嗯,其实也还好,毕竟没有几站。刷一刷微博,时间就过去了。
幸运的是,在公交车上总能遇到小伙伴,有些本来就认识,有些遇见多了就认识了,我们有说有笑地打发了这段公交车上的时间。
路上的小伙伴有时候遇到这几个,有时候遇到那几个,好在基本上每天都是有小伙伴一起坐车的。
那时候上学的路也不寂寞。
3.
现在到了大学,每天住在学校,所以基本上没有这种每天都从家到学校的情况了。
直到最近,才又会度过每天长时间的路程时间。
我上周在丰台实习了一周,我每天会像高中一样去做10号线。地铁早已结束了两元时代,10号线也已经修成了环线,不再是“劲松——巴沟”了,比之前变得更加拥挤。
在金台夕照地铁站那里,每天都有慈善人士微弯腰,双手捧粥,站成一排,向路人们说到“早上好,请喝一杯爱心粥,祝您一天好心情!”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行色匆匆地走过去,因为他们急着去上班,自顾自地往前走。
我实习的早晨要从「金台夕照」到「角门西」,大概有十多站,不长不短的距离与时间。早晨从来没遇到过同行的小伙伴。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混到一个座位,我戴着耳机听歌,拿出手机刷微博,过会儿发现还有不短的路程。
我有些寂寞。
好在有微信,我向几个好友发了消息,说「早!」,然后跟回复了的小伙伴聊聊天,勉强度过这无趣的时间。
我观察过地铁上的其他人在做什么,他们一般都是在看视频或者看电子书,也有选择去睡一会儿的,他太累了。
我不喜欢他们这种在地铁上打发时间的方式,我觉得这样太寂寞,缺乏交流。
他们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4.
突然想到一个词汇,叫做「通勤」,是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
我不愿意每天的通勤时间通过看视频、看电子书、打盹去打发,我愿意去跟小伙伴交流,我怀念初中高中时候上下学的时光,那样多热闹,那样多好。
可是没办法,我迟早也要正式去上班,很难有同路的伙伴一起通勤。
我之前想过,那些地铁上的上班族可以用微信跟伙伴们聊聊天啊。
后来想了想,他们可能根本就没闲心去聊天,每天工作就够忙碌了,很累,哪怕多动一下手指都懒得动,只想自己安静地呆一会儿。
我又想了想,如果这样下去,不是会渐渐地跟伙伴失去联系吗?每天上班那么忙,无暇聊天,下班那么累,懒得聊天。可能也就休息的时候才能跟之前的伙伴联系了吧。
他们寂寞么?每天在忙碌自己的事,缺乏交流,缺乏关爱。
近些年因为工作压力轻生的人愈发增多,可是如果他们能在上下班的时候跟朋友聊聊天,相互鼓励一下,哪怕只是短短的一行字,一句微不足道的关心都可能让他们的压力缓解一下,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呢?
我现在还不算是上班族,通勤的时间虽然没有伙伴一起走,但也会用微信跟伙伴们聊聊天。
我知道成长的路会越走越孤独,越来越少的人一起同行,这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
我不愿变成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的人。
来,我们聊聊天。
本文首发于本人公众号「脸脸说啥你听啥」
若要转载 请与我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