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把精神寄托在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事物上呢?比如宗教,那里的人都信仰神,可是他们对神并不了解,没亲眼见过、不知道神长什么样子、不知道神平时都干什么。然而却对一些所谓的神迹或是经典无比崇拜,哪怕是一些凡人借神的名义所发布的观念都会被无条件的奉行,而对自己的家人、朋友所说的事情毫不理会。
好像是越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就越有权威,有时候甚至到了诡异的程度。
前些年有本书叫做《水知道答案》,当我听人推荐的时候几乎都已经相信了这套说法。可能现在也还有人相信水有魔法吧,我不会去说服他们,因为这东西无法证明,所以怎么解释都是无意义的。
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本性,谁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理由,而一旦找到理由,就会把这理由当成知道自己今后行为的准则,即便这理由很不靠谱。
所谓迷信就是这么来的。比如某人丢了钱包,沮丧之余发现自己穿了一双红鞋,于是猜想是不是因为这双鞋才让自己倒霉的,如果这时候又能想起几个穿这鞋时的倒霉时间,那么这鞋的魔力基本就被确认了,接下来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了,把鞋扔了。
迷信这个词太贴切了,迷一样的相信!其实就是这样,我们无法从如此复杂的现实中寻找到直接的因果关系,即便能找到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频繁的思考,而这些恰恰是大多数人不愿付出的,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出现了,就是那些看似神秘却似乎有些规律的感觉。
人的感觉在此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待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巧合时,依靠感觉的指引可能不会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但确实我们最希望得到的解释。或者可以说不是我们找到了答案,而是我们让自己早已设计好的答案变得容易接受而已。
摆脱迷信并不难,只需要积累一些数据就够了,比如那双红鞋,把每次穿鞋的经历收集起来,有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一对比就知道了,当然对于一些精神强大的人来说这是完全没必要的,一个理性的人是不会把倒霉与穿鞋联系在一起的,只是大多数人虽然理性但还是经常性的怀疑神秘规律的存在。
所以,我不主张完全摒弃迷信思想,这甚至会造成反效果,越是强迫自己不迷信,迷信的吸引力就越强。我的方法比较简单,想信就信吧,但要在心里留一块理性的空间,无论相信什么都要附带一句话“这是迷信”。这可能不会改变什么,但当你的迷信越来越准的时候,这句话将是你肆无忌惮迷信下去的警钟,而但当你的迷信失效的时候,这句话会让你如释重负。
然后呢,用最快的速度寻找下一个迷信对象去吧,这就是我们永远也做不了圣人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