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y江小晚
图片取自花瓣网
“公众号红利期早过啦!”“哦。”01
12月的广告一共3条,都排好日子了,12月的互推谈了两个,也都联系好了。
我放下手机,长舒了口气。
说实话,从11月下旬陆续接到广告起,我的感觉就有点不真实了。
特别是昨天的一个广告主,虽然合作因为我的粉丝量还不够的关系没谈下来,但他的评价让我受宠若惊:
“按纬度来看,您的粉丝活跃度还不错的。”
“有成为大号的潜质。”
我听得似懂非懂,心里油然升起一种感激。
像是稀里糊涂没头没脑就拿了把破铜烂铁去闯江湖的人,突然受到了前辈的认可,而她手中的废铁,竟也不知不觉染上了些许光泽。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四个月的时间,我可以单枪匹马把一个公众号做起来。
当然不是分分钟开通流量主拥有上万粉丝的那种,讲真我对这种飞跃式的成就没什么兴趣。
就像现在,每天看着涨几十个粉丝,看着阅读量逐步上升,我就很开心啦。
原来那些说靠公众号养活自己的人,真没有骗人。
02
前天晚上,我去和许久不见的闺蜜吃饭,她问我的公众号做得怎么样了,我才想起来,上次和她见面是暑假的末尾,而当时粉丝才180多个。
“现在有3500多啦,等你们两个再搞代购,我可以收费帮你们推广,价钱打个折扣。”
“……你就是这样对我们的。”
“公众号红利期早过啦!”“哦。”我还记得暑假做公众号的情形。在一个写手群里,我问了一句“如果我做一个号专门讲写作的建议,会有人关注吗?”
有两个人回复,会啊。
嗯,反正蹲家里也没事儿干。
于是我就心情很好地去开通了,拿ppt随便扣了个头像,随便取了个昵称,在群里求来30多个粉丝,叫4个室友都关注了,但那时候我还没好意思让好朋友关注。
一呢,我都不相信我能坚持下去,二呢,有一丝丝脸皮薄的缘故。
看,连自己都觉得这事儿难以启齿。
看,一时兴起的小玩意,竟然做到了现在。
看,连留言功能都没有的公众号,居然真的有那么多人关注。
从30个到300个到3000个,像做梦一样。
“公众号红利期早过啦!”“哦。”公众号现在占据了我不少时间啊,幸亏我课少,不然哪里有功夫,搞得我早上写晚上写,没事儿干就找图片,随时随地构思选题。
当然,我的确进步了,写得更快了,排版好看了,嗯……文章质量也高了点对吧?
庆幸的是,没耽误我学习,那点成就感甚至在激励我学习,就是有点耽误我写小说。
03
公众号红利期已过的说法,我听了无数次,在知乎,在微博,在豆瓣,集体唱衰。
也许事实的确如此吧,不过这和我没关系。
谁让我从来没奔着做大做强的心去呢。
我承认,17年的时候也读过不少靠公众号实现经济独立的大学生的文章,也常常心生羡慕,想着要不要也搞一个玩玩。
然后这念头被我的懒惰和拖延症一次次扼杀在摇篮里。
现在都知道红利期早过去了,我反而兴致勃勃开始做公众号了,说出去也是怪人一个。
本人OS:做不好也不丢人,万一万一做好了,那不是超级厉害。
我是想着,这是一份经历,或许还能写进简历里,或许能给未来创造一个没想过的可能。
另一方面,我是个想法很多的人,时常在脑子里开辩论大会,那些观点和想法如果能付诸笔端,如果还有人愿意看的话,那不是很好吗?
后来,我又想:做都做了,能好一点是一点。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学着排版,学会引流,学着互推,在微博上记录着点滴成绩,并且为公众号的每一次成长而欣喜骄傲。
“公众号红利期早过啦!”“哦。” “公众号红利期早过啦!”“哦。” “公众号红利期早过啦!”“哦。”玩玩的心态,我不计得失,全力以赴的念头不重,我只是把希望压在心底。
写写文章排排版,不管怎么样都比玩手机要好。
今后会把广告控制在每月三到四个,赚点饭钱,互推控制在两到三个,文章绝对好看。
而我的原创,如果哪天质量走了下坡路,你们一定记得告诉我哦。
我也不是鼓励大家去做公众号,我只是幼稚地认为,红利期已过的说法,可能也没想象中那么绝望。
只是表明,做公众号没有那么容易了而已。
靠骂男人赚流量的,该淘汰了;
恐吓大学生的文章,都看腻了;
华丽辞藻堆砌的鸡汤文,没市场了;
随便弄弄的公众号,做不起来了,随着这个市场的饱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开始奏效,能够存活下来的必是做工精良的产品。
是不是精品呢,那就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南 无 阿 弥 陀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