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东坡先生还是做汤的高手。
在《与钱穆父》信中就写了做汤的秘诀:
“取笋簟菘(白菜)心与鳜相对,清水煮熟,用姜芦菔(萝卜)自然汁及酒三物等,入少盐,渐渐点洒之,过熟可食。不敢独味此,请依法作,与老嫂共之。呵呵。”
朴实无华的言语,细致入微的描写,短短几行,做汤之乐回味无穷。
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抵达惠州。
虽是险恶的岭南,却有清美的风物。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xiao)荔枝然。”
桂花香中绣清,荔枝甜而不腻。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可山水再美,也不能满足口腹之欲,人再有情怀也是要生活的。
惠州匮乏的物质条件,加上没有生活来源,苏轼的境地其实让人心酸,但是耳顺之年,心灵已可安顿。
他买不起羊肉,就开始琢磨羊脊骨,用水煮熟,趁热捞出来,再加入米酒去腥,撒点薄盐入味,再通骨烧烤一番,酥香四溢。
羊的骨髓,味道纤细,又带着羊肉独特的香气,一块骨头就能让蘇公充实一天。
多亏了这不景气的仕途路,不然苏先生哪有琢磨美食的闲工夫?
美味佳肴自己做得,纵是岭南土恶,也胜案牍劳形,何愁不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