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工具箱(三)
1.去除评价
人人都有独特之处,特点无好坏之分,每种个性都可以导向正面的价值。
最难以安置的其实是自我谴责,从负面的框架看自己,看到的全是错漏,继而自责,非但不会带来积极的行动,反而加剧了问题,就越容易沉浸在“我不好”的声音里,也没有力气去改变什么,而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既然我是这样,那么这样的我又能找到哪些资源,去把事情做好呢?所以,请先停一下头脑里那些“我不好”的声音。
2.人与角色分离
人在不同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不是人的全部,即便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很大比例,也不能将职场角色与一个人混同,反之,也不能因为某个人自我的身份认同,就限制他在职场中只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生和工作要分开,工作是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扮演的角色,而人生还有更多的面向。
3.改写故事
人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同样的素材编织成不同的故事线,就会带给人不同的行动方向。
任何处于困境中的人都有某种程度的选择权,问题只是一种主观建构,是若干个故事版本之一,你要给出不同的答案,就先要剪辑一个不同的故事版本。
4.短期确定:
如果从职业生涯的视角,往往因为跨越了三四十年——考虑人生,常常会为眼下的事感到焦虑,一方面让思考更长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可能因为过于沉浸于思考而停下了行动。
未来不可避免的带来不确定,人们无法预见5年10年后的生活,而眼下的生活必须切切实实的行动中才能转化为确定性,一个人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思考未来,在想不出答案的同时,先找时间把眼下的事做起来,这是并行不悖的两种生活:眼下怎么过,跟未来去哪里不见得有关。
人需要长远的视角,也需要确定性,一边想着长远的事,一边让自己先过好这一年。
5.最小行动按钮
复杂的工作在启动之初会让人引起困难,望而却步,一个办法是把工作的第1步,设计为一个简便快捷迅速又能对外界发出信号的动作。一方面阻力小,做起来没有难度,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他人宣告我开始了,这是利用人际反馈的原理,按下了一个启动的按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