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捷径
文/童喜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见识,仅次于躬行。
见识是一条极其重要的、却在当下学习中常常被忽略的路径。
好友说:“知识与经验(见识)是相辅相成的。”
知识和经验的确相辅相成。知识和见识也相辅相成。
当然,见识不完全等同于经验。
经验大多来自躬行,是指人的亲身经历。
人,精力能力有限,不可能躬行太多,但见识——可以看见的事物,能够多得多。
见识也不等于知识。
知识可以从书本中获取。见识则来自生活。
见识,见到则识,是在一种亲身接触事物的前提下,运用自身积累做出判断,进行扬弃的学习方式。
没有自我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见识。因为见识是一个人拥有的独立看待世界的目光。一个人欠缺独立的自我,就会人云亦云,见到再多,也只会以随大流的标准去看待事物,就会见如不见。
缺少知识的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见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见识需要有知识积累作为底蕴。否则,见亦不识。
伯乐的见识,又和一般人的见识不同。
一般见识,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伯乐是见表识里,见近识远,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山水境界论,通常有三层,再推一层是: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
这种境界可以称为佛的境界。这样的境界虽然高妙而且超脱,但是属于意义体系,不属于价值体系。
见识,则属于世俗框架、价值体系下的事物,不可以如此横向比较。
若是生拉硬拽着进行衡量,见识到了这层境界,就接近虚无,无所谓是否有见识了。
那么,一个人要想有见识,应该怎么做呢?
需要进行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积累。
需要尽量的多接触外界。这里指的多,不是简单的数量的累积,同时必须包括内容上尽可能的丰富广泛。
最后,还需要把以上两者综合运用:以书本上的知识,对接触的生活,进行思考与判断,通过这种“思维体操”锻炼自己的头脑。
长此以往,就能够变成一个有见识的人。
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比较辛苦,却很有趣。
人们都知道,知行合一,是最有效、最有力的学习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见识的收获,仅次于知行合一的效果,又远小于知行合一的艰苦,是一条学习的捷径。
现在国家至上而下倡导的研学活动,其本质就是在最宝贵的童年时光里,为孩子们增强见识。
儿童的见识,和成人的见识还不相同。儿童的见识,同时会成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还不仅仅是思维的体操。
只可惜,有几个人,无论父母、老师、专业机构,是懂得见识的来由,本着为孩子增强见识的心,去做这件事呢?
当然,因为阅历不同,成人比儿童在拥有见识上更有优势。
你,想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吗?
我呢,说这么多,只不过因为我夸好友有见识,我却是一个没见识的人,由此有些感慨罢了。
哪里有什么教育?一切全是自我教育。
如果你愿意跟着我的自我教育,去教育你自己,那就是给我的额外奖赏。
今天已经是2月1日。2018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2018年2月1日9:02
儿童文学作家 | 教育专家 | 资深公益人 | 童喜喜著
童喜喜十八年教育心声
与童喜喜另一著作《读写之间说为桥》双双荣获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最受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副主席张明舟 独家推荐:“童喜喜和她的伙伴们对教育、对教师、对儿童的深切关爱和超人般的努力和实践,使我阅读期间数次哽咽甚至落泪……”
京东网、当当网有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