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云亦然
三十年前,我去南市区图书馆参加书评活动,认识李汝保先生。活动结束后他接待了我。那时他三十来岁,中等身材,精力充沛,雄心勃勃,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从南市烟糖公司调到区图书馆,负责图书馆书评组并编辑一份小报。他工作认真,富有激情,更让人称道的是他为人友善,以诚相待,尤其喜欢跟读书人交往。当他取出一大叠报刊杂志、把发表的各类影评书评特写通讯等文章给我看时,我肃然起敬,赞叹不已。
作家李汝保印象那个时候,我刚开始写作,写的豆腐干文章还很难发表,而他那么多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刊出,着实让我羡慕汗颜。他有事离开一会,我细看他放桌上的文章,写的都是影视文化界大牌,且都整版配上照片的,我暗暗称奇。从导演到演员,这些演艺界的明星他是怎么认识的?他又是怎么写出这些可读性趣味性且受读者欢迎文章的?带着好奇我问了他许多诸如此类问题。没想他很谦逊,并不把以往的成果放在眼里。他说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这仅仅是刚开始起步。他想写的东西很多,自1981年文化部《电影通讯》刊登他处女作,且连中三元就一发而不可收。书评影评访谈等等来不及看来不及评。由此,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他的口气并没炫耀自己。是的,写书评要看书,写影评要看电影,写文化名人要采访,采访必须等人家有时间,而他还要上班,还得照顾家人……简直就是个工作狂,要不这么多文章出不来。值得一提的是,他约了我一篇稿子在他的小报上发表。那篇散文《陋巷秋梦》写得并不怎么样,他却用了。应该说,这也是对一个初学写作者的鼓励和支持,至今难忘。
作家李汝保印象2000年秋,我的处女作《别把我当真》出版,旋即登上排行榜,他闻讯约我见面,在百忙之中采访了我。几天后写出了《小人物写小人物》发表。他的评价文章贴切中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笔者的鼓励和期待。那时他已在黄浦区区工会工作,业余抽出时间写作,真是不容易。不久就把此文编入他书里了。其实,他写过的作家很多,著名的如莫言,余秋雨等,无名的如笔者等,他认为只要自己有兴趣有感觉就可以写。他笔下的人物几乎包含了各个领域,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所以文章让人喜闻乐见可读性强。多年的积累终有收获,他出版了“星”字系列图书,一本接一本,成了名副其实的上海作协会员。一次在他的新书研讨会上,王汝刚七个会不参加,特赶来参加他的新书出版活动,实属难得。随着名声鹊起,他粉丝渐多,由此更为忙碌。那一年请我到他家做客,他请我看他的藏书,文史哲各种善本不下数千册,真乃饱学之士。而他出版的图书,厚厚一叠足有二十来本之多。他还在书橱前为我拍了照,说要在下一本图书中选用。我被他的诚意打动,一时兴起摆出不少姿势,如今想起就忍俊不禁。
作家李汝保印象近十来年,李汝保成了影视图书界评论专家(有人称其为杂家)。文章越写越多,文友越来越多,书也越出越多,前后四十本图书可谓著述等身。前些日子在一次诗歌活动中遇见他,他精神矍铄,一脸喜气,还是那么年轻那么富有亲和力。还没坐定,当即就从包里取出他的新书《新城书品》(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签名后赠送与我。我如获至宝连声道谢,回家一口气读完,放入书橱珍藏。
2019.11.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