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就像没想到年逾40,会重新在简书写日记一样,我想不到有一天,小学时代的作文困难户,会专门跑去听写作课。
一天半时间,三位鹰城名家聊写作。
上楼的时候,我前面有一位老人,中等身材、个子微胖,头发有些花白,左手拎着水杯,右手拿着一个提袋。每上一节楼梯他就会顿住停一会儿,水杯也随着他的步幅左右晃动着,看上去有点吃力。
心里不由感慨,这么大年纪了,还跑来听课,精神可嘉。
只要你喜欢,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会场里有二十几个人,多是本地有名望有成就的写作方面前辈。这些平常在文联群里活跃的文友 ,得有机会相见,三三两两寒暄着等待着。
我前面的老人进了门,马上有人迎上前来,这才知道他就是今天讲解散文的叶老师。
参加过多次业务培训,领略过不同性格培训师的风采。有的知识渊博,滔滔不绝;有的独辟蹊径,妙语连珠;也有的质朴无华,平实可亲。
无意一例外的,“大家”,都不过多地渲染自己,你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谦卑的光芒。
02
叶老师的讲座平和亲切,漫谈式的聊天,不知不觉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今天聊的话题是《散文的形态和灵魂》
首先,以情入文
散文可以描述日常生活,写自己熟悉的故事,有感而发即可。是人们最容易尝试的文体,也是不容易写好的文体。
从年轻到满头白发,他一直在这条道上行走,品尝着写文的寂寞与痛苦。
叶老师坦言,因为散文写作进入瓶颈期,无法突破,近一年来都没有动笔。看来即便是已成名出书的知名作家,也有着和我们类似的烦恼。

叶老师是市文联的副主席,一直住在乡下,用他的话说,每天都要去田间地头找找灵感,曾以《乡愁》《乡情》《乡韵》《乡游》《乡趣》《乡事》六个笛孔,吹出了沉郁悠远的时光册或者说故乡书。

乡愁或许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乡村蹲在尘埃里,夕阳渐渐老去。这位老人带着本真的、朴实的、醇厚的爱,一直在寻找被时代快节奏击溃的乡村灵魂。
“炊烟是乡村的传统符号悠远而绵长,它在母亲粗糙的手掌上点燃,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萦绕,经过灶膛和烟囱的氤氲蒸腾,环绕出笼,轻柔飘荡,温润了岁月。” ——《母亲的炊烟》
叶老师的散文就是这样的自然与自在。他也告诉我们,只管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别拘泥于什么模式,别急于讲述什么道理,文章一定要用情支起来,接下来再去思考结构、磨砺语言、寻找韵味。久而久之,你的文章自然平淡深情,意趣、意境、意味随之而来。
美而无味,要他何用?
其次,形神兼备
有人说散文,形散而神聚。
这一点实际上很不好把握。
初学者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没有写作素材,这里拼一段那里凑一顿,反正是“散”文。
叶老师讲其实不是没有素材,只要你睁开眼就会有大量的信息涌入。
看电视、看书籍、与人交流,甚至去散个步,看到路边的花花草草,飞鸟鱼虫。
这些都是鲜活的素材,只是我们现在驾驭素材,加工处理的能力较弱。
散文也需要形神兼备的,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结?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保证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删繁就简。
有时候一个触动的点未必能成文,可以先放一放,酝酿构思一番,把它记在笔记或者是手机上,伺机修改。
在写散文的时候不要求多、求繁、求美、求艳,先去找到一个有趣或有意义的点把文章撑起来,以小见大。
他举了很多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困惑点,有的文章一个开头就琢磨了好几个月。比如他写的《柳笛声声》,直到想出“折柳弄笛的时候,春天早就响了。”才开始动笔。

最后,磨练语言
叶老师提醒我们,注意磨练自己的语言,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
有两个方向,其一是多读名家名篇,在精读的同时思考对比,这样的内容我有没有思考过?我会怎样写?差距在哪里?还可以怎样写?
书的世界浩如烟海,读哪些书好呢,适合阅读的作家往往是能触动你的作家,让你喜欢的作家,你们的写作风格会有类似的地方。
这一类作家的作品要精读深读,去摸索他的心路历程,他怎么会这样想?我又是有什么样的认识,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写作思路。

另一个方向,向生活中寻找,那些不经意的动人素材或语句就藏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大自然,多走走,多看看,能够激发人的写作灵感。
半天的时间,认识了这位爽快干脆的老人,也从他的创作体验和交流分享中汲取了力量,自己平铺直叙的文风确实该改改了。
对了,还记住了一句话。
“要自信,我写的没你好,但我写的肯定和你写的不一样。”
今后,还是老老实实去看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