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6)

作者: 沙雅达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08:29 被阅读0次

我在《母亲》中写的那些东西,应该是我懵懂少年时的记忆。因为我十九岁那年去了新疆。而此前,我在初中有过一学期的「半农半读」经历,在农民家里食宿;另外还有两年的中专住校生活。

十九岁以前的这些记忆,是不可磨灭的!虽然,现在只能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母亲对娘家人的情重义深!即使是远房亲戚,只要和娘家有过交集,她都来者不拒,盛情相待。你比如,三娘舅袁榆堂,你比如,边雅仙等等。这当中,最为突出的当数有血缘关系的四姨妈袁三多,以及大姨妈一家人。

四姨妈因丈夫去世外加丧子,患上一种臆病,有很长一段时间,就住在我家养病。四姨妈一犯病,便会丧失意识,甚至小便失禁。可是,母亲对她从没有过半句怨言。大姨妈邵袁氏因地主成份,被责令全家离开上海。邵袁氏当然只能就范,她的儿子邵寿鹏把这一变故告诉了我的母亲,希望自己的三个孩子不要受到牵连!母亲当即表示:可以暂时住到我们家避避风头。尽管那时候,我们在中和里八号有两间房子,但加起来只有二十七、八个平方。一下子住进来三个孩子,拥挤之状是可想而知的。所幸的是,当时还没有实行户口制,也不存在定粮供应问题。就这样,邵寿鹏的三个孩子,邵国芳、邵国英和卲囯渠他们姐弟躲过一劫,没有离开上海。风头一过,邵寿鹏不仅把三个孩子接了回去,也把他的母亲邵袁氏接到了上海……

邵寿鹏是个孝子,他其实比我母亲只小了十二岁而已。他每年都会选择节假日,带着拌手礼来看望我母亲,我也因此见过他几次。邵寿鹏长得人高马大,戴着一副镜片很厚的近视眼镜,总是憨憨地笑着。按辈分,我喊他鹏哥哥,而母亲则喊他「阿鹏」。

大姨妈邵袁氏后来被阿鹏接回上海养老,但是,除了母亲,我们家的其他人,一直没有去看过她。「文革」期间,我从新疆回来,只听说囯芳在南京路太平洋百货工作,国英和囯渠的情况相当模糊,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和老三届的年轻人一样,去了外地插队落户。

鹏哥哥一直保持着每年的春节,过来看看我母亲,再以后母亲告诉我:阿鹏走了!就没有了任何消息……

相关文章

  • 《母亲6》

    《母亲6》 母亲 我怎么说你好呢 最近老是闯入我的梦 我知道 你也是因为可怜 才时常在我梦中对我指手画脚 还总是虚...

  • 母亲6

    跨过您肩膀的黑影,缓缓立起一块青石板,躲在您的影子后面,就这样看着它缓缓升起,又缓缓落下;直至有一天,青石板上也出...

  • 缅怀母亲6

    四十四 母亲和小六住在水塔街南头租的房子里,位置在临城墙根儿边。我领着杨宝宝回去看母亲。小六宰了一只鸡,我收拾干净...

  • 陪护母亲·6

    上午刚准备上电梯,就发现妹妹带着妈妈去做CT。我顺势仔细看了看母亲,发现妈妈的气色比我周六回家时好了不少,我也就放...

  • 母亲记忆6

    第二年,父亲分到了一处住房,举家搬到了柳毛矿。房子虽然很小,但是,从此,这个家开始了稳定的生活。不过,那个年月家里...

  • 感悟一则

    6月24日回老家,6月26日接母亲到郑州小住,30日送母亲回老家到今天陪伴母亲已经十天,明天回郑州,这是我暑假即将...

  • 这样的母亲(6)

    他一夜未眠,辗转反侧。想想,嫁人就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绒花的父亲是个吃财政的工人,家庭氛围再不济,也月月...

  • [6]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出生在60年代,正好经过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年代,改革年代,可以说是经历过贫穷,动荡,不稳定的时代,成长的...

  • 母亲   父亲   女儿(6)

    伙伴 清晨,一抹朝霞透过云层,穿过薄雾撒在大地上。薄雾落在稻田里的稻谷叶尖上,凝结成...

  • 母亲和我(6)

    接到录取通知知书,内心欢喜。当我雀跃的把通知书拿给母亲看时,母亲的脸上悦然出现的笑容,顿时舒展开来,这张纸标志着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ut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