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明的曙光:农耕是怎么开始的?
老天爷的策划:2万年前太阳活动使得地球获得的能量增加,1.7万年前全世界大量冰川开始融化,1.2万年前气温接近今天,人类走出最后一个小冰期。
太阳活动带来的热量先用在冰川的融化上,然后才是气温的提升。因为冰到水需要80卡路里的能量,而水从零到1度只要1卡路里。于是,海平面不断上涨。体现了“滞后效应”,即要改变原来的状态,通常不能立竿见影,效果总是滞后。因为技术准备的时间,农耕文明开始也滞后了几千年。
全球变暖让人消耗能量更少,让生活在“幸运纬度带”的生物迅速繁殖(谷物繁衍)。于是,在1万年前太阳活动的偶然性开启了农耕时代。人类通过自身活动慢慢做到获取得能量超过消耗得能量,然后养活更多人,进一步提高自身获取能量的能力,这个正循环体现了必然性。必然性表明我们终将达到那个目的地,偶然性式这个过程中的加速器。
进入农耕时代的预先要求:1、需要建造村落的技术。2、需要合适的工具。3、谷物的驯化(将太阳能变成生物能储存起来供人食用)。
人类驯化谷物(小麦、水稻、无花果等)——农作物把人栓在土地上——人类开始定居——人口增多,城市兴起——文明发源
知识体系的搭建需要了解知识点的预先要求和自然结果,把孤立的知识点延伸并且联系起来。
【启示】
滞后效应对于我们的学习就是一个明显的影响,很多中小学的学习最终要在工作后才可能被用上,很多知识在学习的时候很难直接发挥出效果,需要经过时间的累积沉淀才能最终产生效果。
7)文明的标志:文明是怎么开启的?
文明源自“城市”,即一种文明的开始必须要有城市的遗迹作为佐证。文化本意为农耕和养殖,人类定居下来,有了农业和畜牧业,就开始有了文化。
书写系统(文字)、修建城市、使用金属器是产生文明的三大特征。其中重大发明有:书写系统、陶器。
书写系统和水患有关。耕种需要靠近水源,水产生水患,治水需要迷信,迷信给人们以信心,让人们团结,最后能管理更广大的人们。神的创造,带来了神职人员的出现,最终演化成了早期知识阶层。整个过程就是通过信息来组织和管理更多的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