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英语点滴
【方法论】从大脑的记忆规律谈学英语

【方法论】从大脑的记忆规律谈学英语

作者: 荷生 | 来源:发表于2016-12-25 17:09 被阅读76次

大脑的记忆规律之一:大量重复能强化记忆。

这的确像公理一样,人人同意。

记个号码、地址,一遍记不住,就多念两遍,多看两遍。

大脑接收到任何新的信息刺激,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就释放化学物质连接一下。之后如不再次接收相同的刺激,该连接通路就萎缩、断开。反之如果反复遇到同样的刺激,该连接通路就再次活跃,连接就越牢固。

但是!枯燥的重复又违背人性,会给记忆效果大打折扣。

多少次,我们通过高强度重复,背下了一篇篇课文、一道道政治题,然而如今,都消散在无垠的宇宙之中了……

那怎样才有更好的效果呢?下面谈谈第二个大脑记忆规律。

大脑的记忆规律之二:情景相关信息越丰富越好。

之前我有一篇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个原理。丰富的情景相关信息(实物环境、事件背景、人物表情语气等)相当于织出一张联想网络,不仅使每个语汇自身能得到更精细、更有效的记忆定位,而且语汇和语汇之间也有了“活的”联系,这些使你在提取语汇进行输出的时候非常便捷。

想想孩子是怎么学会母语的?

对,是大量的重复性的输入,但绝非盯着一个苹果干巴巴听到一百遍一千遍“苹果”,而是看到了大大的、红红的外形;尝到了甜甜的、脆脆的滋味;听到和看到妈妈在各种场景下的各种提及:“来,吃点苹果吧”、“今天我买了两斤苹果”、“孩子他爸,去把苹果皮削了!”……

包括抽象的语句结构,也是这么来的。“宝宝画得好漂亮,而且颜色都没有涂到框框外面去”、“我说别哭了他还哭,而且哭得更狠了”、“今天的晚饭不但有虾,而且还有螃蟹”、“这个很好玩,而且也不贵”……“而且”两个字虽然简单,解释起来含义却不简单。不是靠散布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的各种情景重复,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

那么,如果按照情景相关信息的丰富度排序,实际语言应用(你和老外直接对话)优于看电影,看电影又优于读绘本,读绘本又优于阅读纯文本。至于背单词、背语法、做考题,那根本就违反这条规律,就不要提了。

大脑的记忆规律之三:内隐学习的记忆效果强上百倍。

人类大脑学习有一个自己几乎无法察觉的大杀器——内隐学习机制!俗称“潜意识”学习。

举例说明:比如“Don’t sit on that”这个句子,我用两种方式来教你。

方式一:

请你看这幅图,

方式二:

直接告诉你,“Don’t sit on that”的意思就是“不要坐在那上面”。

你觉得哪种方式更有效?

显然是前者。为什么?因为你的大脑在接收这句“Don’t sit on that”的时候,立即图文结合进行了一个你甚至来不及察觉的“猜”加工。这个过程,相比你直接背诵“Don’t sit on that”的中文翻译过程,显然更有效,让你记忆更深刻。

这个“猜”加工,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苦苦思索、像猜谜一样的“猜测”,而是一种无意识的“猜”,其实质是“理解”,是内隐的、复杂的、从场景抽取意义的加工过程。

这种“猜”还是瞬间完成的。它不需要你用理性去思考诸如“Don’t sit on that 的中文意思是啥啊?”这样的问题,它是你的潜意识脑区做出的瞬间加工。

同时,这种“猜”也是一种整体语句含义的加工模式,它没有单独去理解“don’t”或者“sit”是什么意思,而是把“Don’t sit on that”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的。

记住,无意识、瞬间、整体,这几个是大脑内隐加工的关键词。

至于内隐加工是如何形成的?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还属于一个黑箱。目前已有的研究只能证实它的结果,然后对它形成的条件进行比对和猜想,尚无法真正探究其内部机制。


从方便我们进行“猜”加工的效果讲,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有一位友好的对话人(语速缓慢、配合手势动作、在你不懂时换词解释到你懂为止、在你说错时自然地反馈给你正确的句子),就像妈妈对孩子一样,那就是最理想了。

其次是读绘本,绘本一般图文高度对应,翻页节奏又全然由读者自己控制,也很适合“猜”。

电影由于节奏不可控制,在入门阶段就显得差一点,但也很适合“猜”。

纯文本阅读很多时候也可以根据上下文信息来“猜”,不过更加要求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因此,用传统的“语法-翻译”(grammar–translation)方式来学外语,就决不是在运用内隐加工模式了。这时候是理性思考脑区、而不是潜意识脑区在工作。

而且,由于语法分析、中英翻译过程中,必然把语句解构成了零碎的单词、词组等等,因此它也不是在对语句整体进行反应和加工。所以,“语法-翻译”方式不是语言习得,而只是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和学习,克拉申对此是一再明确的。

不要再把语言肢解成支离破碎的片段了,直接接受大量的自然语言输入吧!让我们的潜意识脑区自动为我们工作!

大脑的记忆规律之四:情感助力

这一点可以说是人脑与电脑的最大区别了,因为,要让电脑有感情,几乎是不太可能吧?

而当我们人类热爱某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几乎会调动自己全部的注意力去专注其中,所有感官调到最灵敏状态,所有大脑运转高度配合,事后也不自觉地反复回想、回味,吸收内容有如神助。这种体验应该人人都有过吧?而且它也符合克拉申的忘我输入假设(The Compelling Input Hypothesis)。

所以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甚至热爱的内容,要喜欢到你浸入其中的时候甚至都忘了自己在学语言。小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听着听着学好了英语。有的人特别喜欢欧美歌曲,唱着唱着学好了英语。有的人能找到特别投缘的聊天对象,聊着聊着也学好了英语。都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英语学习方法可能并不是效率最高的方法,然而他们有卓绝的意志力、实现梦想的极大热情,以至于最后也能学成。比如钟道隆的逆向学习法、李阳的疯狂英语等等。这也是一种情感助力的极端表现。

然而并非人人都是钟道隆、李阳。

但每个人都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甚至热爱的内容!可能是悬疑小说、科幻电影、脱口秀、幽默……也可能是你工作、学习迫在眉睫所需的研究资料……或者你个人心中久存疑惑的想探索的话题……一定可以找到!



本篇文章,从记忆的角度谈论了语言习得的四大有效规律:大量重复、丰富的情景相关信息、内隐加工、情感助力。

可以看出,凡是自然地道的外语原版材料(实际交谈、电影、绘本、文本),就已经符合情景信息丰富、便于内隐加工这两大规律。

因此,非常简单,我们得出一个可操作的结论就是:选用能激发你个人兴趣的、自然地道的外语原版材料,大量听大量看就好!

相关文章

  • 【方法论】从大脑的记忆规律谈学英语

    大脑的记忆规律之一:大量重复能强化记忆。 这的确像公理一样,人人同意。 记个号码、地址,一遍记不住,就多念两遍,多...

  • 我讨厌成功学

    我从骨子里就很讨厌成功学,讨厌鸡汤,讨厌方法论,讨厌那些为实现某些看上去鲜亮的目标而夸夸其谈,谈经验,谈方法,谈捷...

  • 读了那么多的书,最后都忘了,该怎么办?

    100多年前的艾宾浩斯分析了大脑的记忆规律得知:大脑对新知识的记忆有效时间只有7天。 所以,大脑并不擅长记忆! 明...

  • 记忆以什么形式储存于大脑

    记忆以什么形式储存于大脑 记忆以什么形式储存在大脑中?让我把这个问题变一下。 1.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大脑发生了什么...

  • 【读书清单】印象笔记

    ①了解大脑 大脑擅长的是思考而不是记忆,大脑喜欢简单、轻松、有规律的东西,大脑不喜欢复杂、繁琐、信息过多的东...

  • 思维发展规律之🖨️大脑记忆规律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计划:243/300 一、意向律 即记忆效果受意识倾向影响:记忆目标的时...

  • 读书笔记 | 怪诞脑科学 | 记忆原理 | 如何提升记忆

    本文是《怪诞脑科学》第二章读书笔记。 目录 关于记忆的工作机制 影响大脑记忆的三大规律 大脑记忆的三个缺陷 提升记...

  • 我是这样记英语单词的

    记英语单词这件事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就一直伴随至今,无论是老师主动要求记忆,还是自己平时遇到主动记忆或不知不觉记忆的。...

  • 纯干货-攻克单词秘诀

    1、《17天搞定GRE单词》 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记忆学的规律出发,以适当的记忆标准,用科学合理的记忆周期和...

  • 英语大师之路(术篇)

    这是下篇,讲得是学英语的‘术’,都是亲身实践过确实有效的方法论(不敢说全网最强方法论了,姑且把这些方法论定义为全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方法论】从大脑的记忆规律谈学英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cd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