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都崇尚做好事不留名,是因为那个时代民风淳朴,善良是大行其道的,如今这个社会稍许有些冷漠,对于公益和爱心缺少的太多,甚至都不太明显,所以原来的做事风格要改一改:做好事要留名,更要大肆宣扬。
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总感觉缺少一个可以度量的标准,一切都由着性子来,帮助别人就是好事,损害他人利益就是坏事。后来这样的判断就变得模糊了,因为别人做的事是好是坏成了前提条件,我们的帮助是助长还是阻碍,这就难以决断了,所以好多人为了避免麻烦,索性什么事都不做,成为一个旁观者。伸张正义的人少了,见义勇为的人少了,看热闹的人多了,键盘侠多了。人们学会了诡辩,学会了寻找托词,说是对语言表达的熟练操作,实际上都是对行为偏颇的转移注意力而已。
道德的制高点到底有多高,我不知道,那应该是一种理想状态吧!没有任何私欲和人性的弱点,自己做不到,别人可以做到的一种标准。言归正传,我们到底要不要留名,当你做了好事的时候?
要,必须要。首先做好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大家为之学习的一件事,如果大家都藏着掖着,如何知道你或者他做过什么事,是否对于人民有意义,是否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等等。另外好事的界定必须得到社会和国家的认可,不让做好事的人寒心,如此才能起到推广和宣传作用。
做好事有别于其它事,需要放在阳光下,更要活在阳光下,因为好事真金不怕火炼。我们现在的社会之所以淡化好事的范畴,就是担心过多的人口基数压力,导致系统的崩溃,好事的检测慢慢转交给了社会市场,孕育而生的也就是现在的道德制高点。好事多磨,坏事则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因为今天就会将其解决。
做好事是有成本代价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完成了的,需要机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都不行。当我们做完好事的时候,心情是愉悦的,因为我们奉献了爱心给别人,并带来了生活的改善。这其中就缺失了对价值的回报,一个奖励,一段报道,一次记者采访等等,都是对做好事的的一种反馈,并激励更多人参与其中。
做好事是修心之术,是对个人自我的要求中产生的。当你的梦想和价值观投放到国家层面的时候,这一切都会变成理所应当,因为你就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不仅解决了别人的问题,同样也借此提升了心想觉悟。“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善如流,做好事由心出发,而非被迫。
今天说这么多,就是想要表达一个意思,“做好事不丢人”,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姓名,这不光是对自己的一种宣传,更是提升自信力,用好的言行来给其他人做示范带头作用。
我坚信,我们的社会会在更多人参与做好事,做公益活动中,体会到这个世界到来的温情和厚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