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给内心小孩找个家》书摘与感悟(2)

读《给内心小孩找个家》书摘与感悟(2)

作者: 启明未来 | 来源:发表于2020-09-04 11:53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个小孩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个小孩,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这两个小孩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内心的小孩”。

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的性格基本上在人生的前6年就已经确定, “内心小孩”是童年与父母相处的产物。

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婴儿弱小无力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孩子会通过感受识别自己是否受欢迎。孩子在人生的前两年完全依赖父母。如果一个人建立起原始信任,他是被认可、受欢迎的,他就经常处于阳光小孩的模式,这种感受会内化成这个孩子未来生活的基础;反之,如果没有建立起原始信任,那么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被阴影小孩所控制。

成年中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归咎于我们阴影小孩子所带来的影响,换句话说,阴影小孩是我们内心产生问题的那部分心灵,是我们自我价值受到伤害的那一部分,是感知脆弱的那一部分。相反,阳光小孩代表我们受到的积极影响,我们的自我价值尚未受损的那部分。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内心的阴影小孩,就会导致他产生严重的感知扭曲。人们从阴影小孩的角度观察对方,总会觉得对方比自己要高大,这种臆想出来的极大的差异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非理性的憎恨,从而运行自动保护模式。

自我成长就是疗愈阴影小孩,让他能够平静下来并感受到重视,鼓励阳光小孩,让阳光小孩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家是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地方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人的基本心理需求都不会改变,身体需求也基本不会改变。

孩子带给父母的挑战,其根源在于孩子的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父母应该努力满足孩子的需要,从而帮助孩子培养出原始信任。

童年时期,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重视和理解,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会采取一切手段,做更多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缺失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心理需求,分别是:关系的需求、独立和控制的需求、快乐的需求、自我价值和认知度的需求。自我价值感是需求核心,提供我们的心理资源,如果受到破坏,就会给我们带来各种问题。

父母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父母爱的能力有限,就很难体会孩子的感受和愿望,孩子很可能会讨好父母,从而压抑愤怒的情绪,成人之后同样不会处理愤怒等情绪;

如果父母自恋、自以为是、强势,很难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他们就很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孩子的需求无法满足,会呈现出低自我价值感。

消极的信念不仅产生于贫困、忽视,也产生于过度保护。如果一个孩子受溺爱的程度太高,他对悲伤的容忍度会比较低,无法忍受哪怕很低的沮丧,缺乏适应能力,这样的孩子不能面对别人的拒绝,会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信念会影响我们的自我价值

信念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产生于童年,扎根于我们的潜意识层面,并会变成成人阶段的心理模式,对我们的认知、感受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信念相当于我们心理上的操作系统,凭借着自己无穷的力量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内心的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信念扮演感受探路者的角色。

信念把人凝固在同一个角度,从这个角度,人们只能看见信念内的东西,不断陷入同一种感受。对信念影响感受的套路了解得越深入,越能从内心深处入手,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随着方式和角度的转变,我们就能觉察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是那些构成问题的负面信念、感受和想法,才能有机会拜托这种负面的信念干扰。

如果你有意识的感受你的负面信念是如何影响你的情绪的,而你的保护策略又是如何影响你的日常生活的,那么你就能看见另一个世界。

自我觉察

直接与自我价值相关的负面信念
1. 我不够优秀-----沮丧或者恼羞成怒
2. 我无能为力---- 无助,自暴自弃,依附他人或者拔尖的表现
3. 我是不受欢迎的----孤单
4. 我不如别人----低落、嫉妒
5. 我害怕出错---我会被别人看不起,被别人看不起我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恼羞成怒。
与照料者有关的负面信念
1. 我有责任为父母的坏情绪负责----压抑,小心翼翼,注意言行举止
2. 我要比别人强,才能让父母满意----比较、评判
3. 我要一直小心翼翼观察父母的关系----担心、害怕、烦感
4. 不易信任他人,朋友很少:不建立亲密关系,就不会失望。
当与照料者出现问题时,产生的解决式的负面信念(这类信念形成了我的保护策略)
1. 我要表现的很乖,很懂事,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2. 我不应该反抗父母----愤怒
3. 我必须带着好成绩回家
4. 我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
5. 我要独立、争气要强过日子:过分自律或是缺乏自律,肆意无节制,过度享乐。
6. 我不能让别人看我笑话
7. 我做事麻利才可以
通常情况下的负面信念
1. 别人不能看不起我
2. 与信任相比,控制更好

以上的信念,都是我的干扰机制,当我有意识的感受这些负面信念带给我的感受时,我感知到自己的核心情绪集中在两个主要方面:

1. 当别人不认可我时、当他人对我不够热情、接受程度较低时,我内心的信念就会启动,我会有受伤、自我否定的感受出现,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在小孩,感受会升级,表现出生气、厌烦、迁怒、甚者愤怒。我一直试图在控制局面、证明自己、也会对比我强的人产生嫉妒。

2.  当我感到自己力不从心时,我会产生无助、挫败、沮丧、恐惧的感受,往往会逃避、拖延。

身体层面的表达

1.我经常会感到颈椎、肩膀僵硬,一方面是由于生理机能、更主要还是由情绪在身体层面的表达所导致。僵硬:思维较条、僵化、在意他人的评价、生硬。

2.我在很年青时,就有内分泌的疾病困扰,现在想来,除了遗传因素外,从某一层面看也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啊。

事件与反思

情绪是判断和评估事物的重要指标,排斥自己情绪的人只停留在理论的思考上,与他们的阴影小孩的情绪世界没有任何交集,也就无从成长。

我想起先生曾多次说到的一句话:“你就不能受一点儿评批”。当先生说这句话时,我会很生气、会回怼、想证明自己。

我这种反应,其原因是我阴影小孩在控制自己,我当时内心的信念是:“我力不从心、我必须掌握所有的事情”,在这种信念下,我启动了自我保护模式:追求权力、追求控制、攻击。

事件:隔壁办公室有一位同事,每次打电话都会声音很大,表现得很强势。每当这时,我往往想“关门躲避,或者和他人议论、评判这位同事”。

背后的信念:她人不能表现的很突出自我,也不能把我比下去。

明白了阴影小孩的想法,成人自我对我的阴影小孩说:“我怎么能这么认为呢?还真有些可笑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别人表现强势,自己就处于劣势了吗?这些和我没有关系嘛”。

解决思路与方法

尽管我们并不完美,但这并不妨碍你生而闪耀。如果你的成人自我不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内心的阴影小孩,那么你就会继续生活在双重主观世界中,一重是你内心的孩子总是认为,他很渺小,外面世界是高大的爸爸妈妈;另一重是你内心的成人则认同阴影小孩,认为他所想所感受都是真实的,这样一来,你就会一直生活在童年的阴影中,永远也长不大。这的确是现在大多数人的模式,他们没有思考,也没有改变自身的旧有模式。

所以,把阴影小孩与成人自我分开非常重要,只有二者是分开的,我们才可以从阴影小孩的模式中跳出来,转换为成人自我的模式,在一个理想的距离内去观察、感受和行动,这就是觉察。觉察可以帮助我们调控自己的感知、思考和情绪。换句话就是:自我管理。

至此,当负面情绪在出现时,我要保持一颗觉察、接纳的心,用成人自我的理智来提升自己的认知。看到阴影小孩时,我跟她说:嘿,我又看到你了。我会和她保有一段距离,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看看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会代入到那个阴影小孩的感受中,让成人自我安慰、鼓励到她,让她不再操纵自己的行为。

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自己的改变承担起责任,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施。

相关文章

  • 读《给内心小孩找个家》书摘与感悟(2)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个小孩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个小孩,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这两个小孩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内心的小孩...

  • 读《给内心小孩找个家》书摘与感悟(1)

    为什么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对于成年以后的你的生活会有影响吗? 我在《给内心小孩找个家》这本书中得到...

  •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读书摘记

    读后感: 1,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阳光和一个阴影小孩,平静的接纳这一点。 2,内心小孩是幼年体验和感受在心中的痕迹,...

  •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正文2

    别惹我,我有坚硬的盔甲 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伤,我只能穿上厚厚的盔甲。 亲爱的书友,大家好。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内心的...

  •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前段时间因为生活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向一位长者倾诉。他劝解之后,说了一句话瞬间触动了我的心。他说:“每个人的心里都住...

  •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那日心情不太好,一个莫名的快递短信意外的降临到我的手机。我莫名的向快递站走去,也算是散散心。 当拆开快递的那一刻,...

  •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这是一本认识自我,自我成长的书籍; 成长是由外而内,虽然每个人都会随...

  •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本书被誉为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两天好焦躁啊,从昨天一早的热锅,...

  •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什么是内心的小孩,内心的小孩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为的?我们要如何减少内心的小孩给我们带...

  • 给内心小孩找个家4

    内在小孩保护策略: 1.追求和谐与过分迎合:天性?内耗,真实的需求被压抑,很多人会喜欢你自己但自己内心并不快乐。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给内心小孩找个家》书摘与感悟(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dz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