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想法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作者: 海厘啊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3:21 被阅读93次

对于抑郁,在我们的文化里好像是一个很严重的词汇。我们通常会说一-个人“总是想不开”"想不通",或者说内向,但是-提起抑郁,总能联想到精神科里行为缓慢的病人、跳楼自杀者,并且有抑郁的情绪也是-件隐秘而羞耻的事情。

因为不论在北上广还是美国,对于大部分的岗位来说,你在职场上要随时看起来很0K的样子,很少有人会真心关注你的情绪如何,包括你自己也可能会觉得那些情绪是敌人,是阻碍你工作的,需要被处理的,而不是把情绪当作可以去被照顾的小孩。我们都像城市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样,不能出问题,要一直旋转下去。

所以有人提出了“微笑抑郁”这样的概念。有可能你身边看起来最阳光的人正在深陷抑郁的泥潭。我这里不想讨论最严重的那一端的抑郁,而是活跃在我们每- -个人内心中的抑郁倾向。可以说,找寻自我就不得不去打破这个世界,不断和过去的自己告别,这本身就是- -个充满抑郁的过程。

      而实际上,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抑郁张力的过程,所以很多心理学家说,人生的第一创伤,就是被迫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人把这个翻译成“产伤”。而被迫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呢,有的婴儿是不被期待的,比如意外怀孕,比如有的家庭会很想要一个男孩, 但是却得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一出生就要面对一个失望的目光,而就算是被期待的孩子,也要面对诸如,断奶、上幼儿园等等,这些要与家庭分离的必经之路。

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上幼儿园的短视频,看起来很好笑,但是这里面孩子激烈的情绪是真实的。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自己一天上幼儿园的情境,我是记得很清楚的,那天风和日丽,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视打算看奥特曼,突然被通知要去一个叫幼)园的地方,当时我的情绪激烈,还把幼儿园老师抓伤了。

      原生家庭和童年确实会影响我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看法。但我不想强调“父母皆祸害”“家庭会伤人”,而父母皆是平凡人才是真的,他们也有他们能力所限的地方,- -个指责的态度无助于心理成长。并且这次讲座的重点是在我们的文化如何加重我们的抑郁倾向。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家庭教育很好,也没有太严重的母爱缺乏和童年创伤,各方面似乎也都很好,但是也会有一个抑郁的问题。

      心理创伤也会导致一-个抑郁的问题,比如战争、自然灾害、重要亲人离世或父母离异,有可能我们当时感受不到自己的情感,多年后才会有一个抑郁的问题出现。

之前有很多朋友跟我谈到自残行为,他们对力残的描述大体相似,都是在压抑痛苦的时v由自主的想要去伤害自己,在用刀子划开自己以后有一种“释放"“松了一口气”之类的感觉。

没有自残过的人,看到别人的自残行为,都会有一些“不能理解”很可怕”很奇怪”之类的想法,甚至有些人会觉得他们“心理扭曲”“博同情”等,但是事实上,抑郁症患者的自残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抑郁症会导致自残行为,并且有过自残行为的人很大可能上形成自残成瘾呢?

从心理角度来看,抑郁症患者的自残行为是一种"压力释放",就像之前的文章提到的,在遇到刺激性事件时,他们无法战斗和逃跑,只能僵直的站在原地生生承受.

他们无法把自己的敌意投射向对方,又不会逃避,所以无处释放的压力就会转为自我攻击,而自残则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手段,仿佛压力也会随着血一-起流出去- -样。

他们会觉得-切都是自己的错,自己应该被惩罚,于是伤害自己,病态的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自己。

另一方面,抑郁症会导致他们失去对世界的参与感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关爱,世界上- -切东西都仿佛与自己无关。

所以他们通过自残的方式,重新感受世界,让痛觉证明自己”仍然还活着”。

还有一种情况,因为别人否认他们的痛苦,所以他们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精神上的痛苦,所以以身体的伤口来作为自己痛苦的证明。

从生理角度来讲,自残行为与内啡肽有关。

内啡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调节应激、疼痛、体温、情绪变化以及作为神经递质的神经激素等,被认为是天然的快乐之源。

当我们因为抑郁、失恋、失败等原因陷入痛苦之中时,很容易产生-种自毁倾向,于是尝试去伤害自己。

当我们用刀子划开自己以后,就会有内啡肽去缓解痛觉,从而减轻了你精神上的痛觉,拥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所以当你再次陷入痛苦以后,你的大脑就会自发的回忆起你割开自己那个"舒服”的感觉,于是你就会上瘾般的重复它。

简而言之:痛苦-→自残-→内啡肽-→痛苦缓解

所以对抑郁症患者而言:自残~止痛

越是生活在痛苦之中,自残就越是成为一种"解决手段",它的成瘾性就越高。

所以说,自残行为并非是什么”心理扭曲””奇怪”,而是痛苦无处发泄时自然而然做出的选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台湾有-项对青少年问题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高达47.3%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23%的青少年有自残行为。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孩子会自残,就是因为他们既没有能力为自己做什么,又不被人理解,只会被人“否认感受”和“说教”,听人说着"小孩子的抑郁个什么,懂个什么痛苦,就是欠收拾。”,于是只能自残。

自残行为虽然会让人有短暂的“放松快乐感”,却会对个人的身心会造成消极影响的,也会使他们在以后的人际及其他问题解决情景中面临更大的困难。

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改变成瘾的自残行为

我有三点小建议:

1:远离刺激。

2:学会释放压力。

3:保持运动。

远离刺激你的人和事,当你面对刺激的时候不要站在原地僵直不动,要反击或者逃跑。

心底有压力的时候要学会释放,找理解自己的人倾诉(或者在我公号后台倾诉),关起门来摔东西也好,大喊大叫也好,出门]跑步也好,总之不要一个人憋在那里胡思乱想。

亲测保持运动真的会对自己的思维有好的影响,为什么说生命在于运动,为什么体力劳动者不容易患抑郁症,正是因为运动给他们提供了内啡肽,让他们不易陷入抑郁中。

以前在我精神状态很差的时候,也会用拳头打墙到鲜血淋漓这样的方式自残,后来我很幸运的接触了健身,开始用运动,用肌肉撕裂的方式“自残”",当我身体变得强壮一些以后,精神状态也真的好了很多。

而作为自残者身边的人,希望你们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们,不要以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如果作为亲人朋友,不要去否认他们的感受和对他们说教,而是引导他们倾诉出自己内心的负能量,鼓励和陪伴他们,他们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1、条件偏好的人 2、️容易目标过高 3、实现不了️产生挫败感堆积心里垃圾。 不易排除️...

  • 医生坦言|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老年痴呆?这九种人易得老年痴呆

    医生坦言|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老年痴呆?这九种人易得老年痴呆 医生坦言|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老年...

  •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陆续被问到几次了,“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这样的问题。 怎么说呢,保持心理健康,有一个很简单的小方法。 当什么事...

  •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对于抑郁,在我们的文化里好像是一个很严重的词汇。我们通常会说一-个人“总是想不开”"想不通",或者说内向,但是-提...

  •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这是我在知乎的一篇回答,发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是否容易得抑郁症,和性格无关,和“快乐的能力”有关。没有快乐的能力的...

  •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胆小的人,没有自我的人,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这些人在他们小时候,可能被家长或老师管教的非常严厉,过分的...

  •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一,小时候比别人胆子小的人。 二,在社会交往中,适应能力比较低的人。 三,没有自我的人。 他的人格形成以后,容易形...

  •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它就那样出现了,不分场合,没有由来。 每当它出现,整个世界都变灰暗了,持续的低落、疲惫、焦虑、自责,一切都慢了下...

  • “那个经常逗我笑的朋友 自杀了”

    越乐观的人越容易得抑郁症,但不代表每个乐观的人都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不可怕,抑郁症患者更不可怕,他们个迷路的孩子还...

  •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关于抑郁症的病因,全世界都没有搞清楚,只是有一些假设,认为抑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就包括生理原因,比如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gw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