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知乎的一篇回答,发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是否容易得抑郁症,和性格无关,和“快乐的能力”有关。没有快乐的能力的人,以及快乐的能力被剥夺的人最容易得抑郁症。
得抑郁症之后,在不断深陷和自救的纠结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并逐渐明白:快乐并不像人们所说的是一种“选择”,快乐其实是一种“能力”。
两者的区别在于,“选择”意味着它是本来就存在的,只要做出正确的决定就可以获得;而“能力”则意味着它有强有弱,需要被培养,需要过程积累,也随时有可能被剥夺。
一、什么样的人没有快乐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原生家庭或童年的成长环境不佳的人,往往没有快乐的能力。
1.原生家庭不佳:
我们都知道,人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而原生家庭以及童年的生长环境,就是在这张纸上作画的各种画笔,这一阶段的成长出了问题,就可能让画纸被各种负面情绪的画笔涂满,没有“快乐”的画笔的下笔之处,从而造成快乐能力的缺失。
比如:有的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喜欢进行打击教育,永远都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很少对孩子进行鼓励,甚至及时孩子已经做得不错,也会拿做得更好的“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生怕施舍给孩子一丁点的正向反馈。时间久了,孩子这张画纸上就会被“我不行”、“我笨”、“别人总是比我强”这样的画笔画满,也就无法再画上“我很棒”、“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进步了就是好样的”这样的笔触。而一直沉浸在这样负面的自我评价中,人就很容易变得抑郁。
再如,有的父母育儿完全看心情,经常打骂孩子,事出无因、出言污秽,下手从不留情。我们总是在颂扬父母的爱是多么出于本能地伟大而无私,其实子女对父母的依恋同样也是出于本能,而且更强烈、更牢固、更忠诚。
因为孩子出生的时候太过弱小,他们需要父母的养育、爱抚、关怀为他们带来足够的安全感,才有足够能力成长。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
而如果父母让这种安全感缺失,孩子们就会怀疑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正当性。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是不值得被关爱的、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再加上这样的父母往往也会伴随激烈的言语暴力,就双重肯定了孩子们的这种想法。这样的孩子的画纸上,也是没有“快乐”能够下笔的余地的。
2.成长环境不佳:
除了家庭环境之外,多数孩子在成长期间还会接触学校、玩伴等其他环境。尤其是学校,占据了适龄儿童在家庭时间之外的大半时间。
如果孩子在学校遭受长期的校园暴力,或者老师经常性的言语暴力以及体罚,而家庭在这时又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支持,就会导致非常负面的结果——孩子会逐渐被“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所有人都不喜欢我”、“我不敢”、“我怕”、“我不值得”等想法占据整个心灵,随之越来越与他人疏离,变得畏畏缩缩,从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最终丧失“快乐的能力”,逐渐变得抑郁。
二、快乐的能力会被怎样剥夺?
先天拥有健康童年的人,总是比别人更容易感到快乐。但如果他们渴望的目标长期得不到满足,或者突然经历重大打击,导致长期沉浸在悲伤中,他们快乐的能力也有可能会被剥夺。
1.渴望得不到满足:
有些功成名就的艺人,在事业正值上升的时候选择自杀。很多人都不理解,他有钱、有名、有地位,那么多人爱他、认可他,他又何以不开心至此?
其实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一个艺人到了这个阶段,名利已然是囊中之物,不再是内心最大的渴望了。反而是某些成名无法带来的东西让他们更加深受折磨:比如因为性取向问题一直无法和恋人公开关系,导致两人之间不断的矛盾和不和;比如长时间忙于工作导致无法陪伴子女,子女对自己的疏离和陌生感带来的挫败;比如一直太过全身心投入到角色当中去,以至于忘了真正的自己,从而陷入对人生的无意义感和迷茫……
当然,不仅仅是成名的艺人,普通人也会面临同样的境遇:比如工作成绩一直不佳,总是被领导看不起,一直处在被开的边缘;事业理想太高,一直努力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达不到目标……
总归,是让自己处在了一种一直渴望,但是一直无法被满足的状态下,长期得不到想要的正向反馈,于是开始怀疑和否定自己,向着抑郁的方向发展而去。
2.突然经历重大打击:
这一点应该都很好理解,我就不展开详述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抑郁或者自杀的人,通常会被冠以“脆弱”、“不够坚强”的骂名。这种想法是非常自私且不负责任的。
《哈利波特》第三部中,哈利在第一次接触摄魂怪时直接晕了过去。事后他了解到自己是全校唯一一个出现这种状况的人,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脆弱”了。但卢平教授否定了他的想法:“摄魂怪迫使我们再次体验了最可怕的记忆片段,我们的痛苦成为他们的力量源泉”,而哈利最可怕的记忆片段,是他父母被杀的那一刻……
“何不食肉糜”,这话听起来荒唐,实际却经常发生。尝试下拿起水果刀在手上划出一道伤痕,你就知道伤害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绝不是一个“脆弱”的人可以做到的。
每个人的人格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健全,如果老天眷顾,我们也许会意外地获得能够补齐自己缺失的人或事物。这也意味着,如果有一天我们再次失去它,就不得已再次面对那个残缺的自己。这样的前后落差导致的痛苦,是如同刚刚愈合一点的伤口,突然被暴力撕开一样空前巨大的。
而如果你不曾经历这样的落差,不理解别人的渴望,就妄自下定义说那些轻生的人“脆弱”,你就是在“何不食肉糜”。
所以抑郁症的治愈,也就需要培养/找回自己快乐的能力。根据我的自救经验,和诸多医生给我的建议,拥有“快乐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自我”。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如果你感兴趣,或者你也在抑郁中想要自救,不如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李谊之帮”,我们一起努力!
二维码.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