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是[美]罗伯特・麦基创作的电影编剧书籍,是作者三十多年授课经验的总结 。什么是故事?故事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故事是怎样的创作的?
罗伯特·麦基是著名的剧作家、编剧教练。开办过“故事”培训班,后来又创办全球性的写作培训机构,学员超过6万名。其中,不少人都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美国电视艾美奖、美国编剧工会奖、美国导演协会奖。他也是很多知名电影公司的专业顾问。
在这本书里,他阐述了故事存在的意义。罗伯特·麦基说: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们走进影院、剧院,走进书店买回小说,都是为了获得精彩的故事,获得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故事来解生活的乏。那些屏幕里、书籍里的故事所具有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重要的多。谁的生活里能缺的了故事?甚至因为故事,人们对这世界可能发生的一切有了预判,自己要做什么样的职业?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伴侣?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
其实每一个故事里都是有主旨思想的,只是这些思想被包裹在了故事外壳下。而观众、读者则会在无形之中接受影响。
《故事》论述的是原理,而不是规则。
规则说:“你必须以这种方式做。”原理说:“这种方式有效……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你的作品没有必要以一部“写得好”的剧本作为摹本去写;而是必须依循我们这门艺术赖以成形的原理去写好。急于求成、缺少经验的作家往往遵从规则;离经叛道、非科班的作家破除规则;艺术家则精通形式。
《故事》论述的是永恒、普遍的形式,而不是公式。
任何兜售商业成功范本和故事速成模式的说法,都纯属无稽之谈。
一、故事的世界
1、什么是故事?
故事是作家所**创造的世界**,但有它的限制性,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它的所有事件选择仅仅局限于这个“世界“里的可能性和或然性。
每一个虚构的世界都创立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宇宙论**并制定了其自身的“规则”:其中的事情如何发生而且为何发生。无论背景是多么地现实或荒诞,其因果原理一经确定,它们就不可能改变。
2、故事创作的源泉在哪里?是凭空想象的吗?
故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脱胎于已经在历史上和人类经验中存在的素材。你通过你个人对背景的选择以及你在这一背景中的工作方式而创立了这些可能性和局限性。在发明了这些束缚之后,你便签定了一份必须严格遵守的合同。
因为,观众一旦掌握了你的现实法则,如果你对这些法则稍有违犯,他们就会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认为你的作品不合逻辑、不可信,从而拒不接受。
3、优秀的故事
一切优秀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有限的、可知的世界内的。一个虚构的世界无论显得多么地宏阔,只要仔细观察,你便能发现它是那样异常地狭小。
故事的世界必须小到使单个艺术家的头脑可以包容它所创造出来的虚构宇宙并对它了如指掌,就像上帝了解他所创造的世界一样。
4、故事与背景的关系
世界越大,作者的知识便越肤浅,因此他创造时的选择也就越少,其故事也就越发充满陈词滥调。世界越小,作者的知识便越完善,因此其创造时的选择也就越多。结果是一个完全新颖的故事以及对陈词滥调宣战的胜利。
二、故事的形式
作者用“情节”来分类,分为: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用“故事三角”来说明 。
情节就是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在时间中的设计。
大情节一般指经典设计中超越时间的原理。经典设计是指围绕一个主动主人公而构建的故事,这个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经过一段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系的虚构现实中,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直到以一个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而结束的闭合式结局。所谓“大”是指“超越其他同类”。
小情节象最小主义,是指要在简约、精炼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经典的精华,使影片仍然能够满足观众。
反情节是指没有逻辑性、故事性。

三、怎样写、充实故事
记忆
通过自己的经历、经验来充实故事。
想象
记忆可以给予我们整块的生活,而想象则能为我们提供碎片,提供那些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的、支离破碎的梦幻和体验然后搜寻出其间隐藏的联系并把它们融合为一个整体。展开想象就是研究。
事实
因为无论你多么有才华,无知的人是写不出东西来的。才华必须靠事实和思想来激励。所以你必须研究。给你的才华补充营养。研究不但能帮你打赢这场你与陈词滥调的战争,而且还是战胜恐惧及其表弟消沉的关键。
在进行了对记忆、想象和事实的研究之后,通常会出现一种作者喜欢用神秘概念来描述的现象:人物会突然活起来,并通过自己的自由意志作出选择、采取行动,创造出一个个转折点,直到作者苦于自己的打字速度跟不上其灵感的进发。
这种像圣母玛丽亚一样的“圣灵感孕”现象是作家喜欢沉湎于其中的一个迷人的自欺状态,但是,这种故事在自行写作的突然感觉只能说明作家对题材的知识已经达到了一个饱和点。作者变成了他自己的小宇宙的上帝,并对这种貌似自发的创作感到万分惊喜,但这事实上却是对其辛勤劳动的回报。
例子:
假设你在写一部精神分析惊险片。你也许会从“如果……将怎样”开始。如果一个精神病医生违背她的职业道德,跟她的病人发生非正当关系,那将会发生什么?这一假设撩起了你的兴趣,你急于找到答案。这位医生是谁?病人又是谁?也许他是一个军人,得的是弹震症,精神过度紧张。女医生为什么会迷恋他?你进行分析和探索,直到不断增长的知识引导你大胆地推想:也许当她的治疗似乎出现奇迹的时候,她便为病人所倾倒:在催眠状态下,他那目瞪口呆的瘫痪渐渐消失,浮现在她面前的是一个英俊漂亮、几乎像天使一般的人。
这一转折似乎过于圆满,好像不是真的,所以你继续从另一个方向进行搜寻,研究到深处,你突然发现“成功型精神分裂症”这样一个概念。有些精神病人具备某种极端的天资和意志,他们可以轻易地掩盖他们的疯狂,使身边的人一无所知,甚至瞒过他们的精神病医生。你的病人会不会是这种情形?你的医生是不是爱上了一个她以为被她治好了的疯子?
随着你在故事中不断地种下新的想法,故事和人物便会自行生长;随着你的故事不断生长,新的问题便会被提出,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创造和调研必须循环往复地进行,二者互相要求,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推动你的写作,直到一个完美而生机勃勃的故事从万般头绪中脱颖而出。
四、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哪几要素?
1、结构与背景
1 故事设计术语
之前以为写故事首先是语言优美,真正下笔发现情节更重要。这个层层铺展的生活故事必须成为被讲述的故事。要设计一部故事影片,你必须将纷纭奔腾的生活故事浓缩在两个小时左右,而又能够表达出被你割舍的一切。
从瞬间道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丰富的可能性。大师的标志就是能够从中挑选出几个瞬间,却藉此展示人物的一生。生活故事必须成为被讲述的故事。
2 结构
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事件或者是人为的,或者能够影响到人,这样便勾画出了人物;事件必须发生在场景之中,于是便生出影像、动作和对白;事件必须从冲突中吸取能量,于是便激发出人物和观众的情感:但是,选择出的事件不能随意或漫不经心地罗列;它们必须有机地组合起来,故事的"组合"有如音乐的构思。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该在前?什么该置后?
要回答这些问题,你必须明确你的目的。组合这些事件是为了什么?一个目的也许是为了表达你的情感,但是,如果这种表达不足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就变成了自我陶醉。第二个目的也许是为了表达你的思想,但是如果观众跟不上你的想法,这种表达则会有孤芳自赏之嫌。所以,事件的设计需要一种双重策略。
3 事件
故事事件是有意味的,而不是琐碎的。要使变化具有意味,从一开始它就必须发生在一个人物身上。
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某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要让变化具有意味,你必须表达它,而且观众必须对此作出反应,而这一切可以用一种价值来衡量。
故事价值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 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转化为负面,或由负面转化为正面。
尽管故事讲述手法中有巧合的一席之地,但是一个故事不可能构建于纯粹的偶然事件,无论它负荷着何等深刻的价值: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某种价值来表达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
4 场景
就一部典型的电影而言,作者将要选择四十到六十个故事事件,按照通常的说法,叫作场景。小说家也许需要六十个以上。戏剧作家则很少达到四十个。
场景是指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根据至少一个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感知的重要性的价值改变了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景。
5 节拍
节拍是动作/反应中的一种行为交流。这些变化的行为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节拍构筑了场景的转化。
6 序列
节拍构建场景。场景则构建故事设计中下一个更大的动态单位:序列。每一个真正的场景都会改变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但是从事件到事件,其改变的程度会有很大的区别。场景导致较小而又意义重大的变化。然而,一个序列中的结束场景则必须传达更为强劲而且具有决定意义的变化。
序列是指一系列场景--一般为二到五个,其中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达到顶峰。
给每个序列定个题目,以使你自己明确为什么要把它设置在影片内,这是很有益处的。
7 幕
场景以细微但意义重大的方式而转化;一系列场景构成一个序列,以适中的、更具冲击力的方式而转化;一系列序列又构成了下一个更大的结构,幕,一个表现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中重大逆转的动态单位。
8 故事
一系列幕便构成所有要素中最大的结构:故事:一个故事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当你在故事的开头看一下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然后把它和故事结尾的价值负荷进行比较时,你应该能够看到电影弧光,把生活从故事开始时的一个情境带到故事结束时的另一个变化了的情境的巨大变化。这个最后的情境,这一结尾变化,必须是绝对而不可逆转的。
......所以,通过场景、序列和幕,作者创造细微、适中和重大的变化,但是所有这些变化都可以逆转。然而,最后一幕的高潮却是不可逆转的。
故事高潮:故事是一系列幕的组合,渐次发展为一个最后的墓高潮,又称故事高潮,从而引发出绝对面不可逆转的变化。
如果你能让每一个最小的成分各司其职,那么便可以达到故事讲述的深层目的。让每一句对白或每一行描写都服务于行为和动作的转折或情境设置的变化。让你的节拍构建成场景,场景构建成序列,序列构建成幕,幕构建成故事,以达到最后的高潮。
故事(故事高潮)(不可逆转的变化)>幕(幕高潮)>序列(冲突递增)>场景(一个冲突的体现)>节拍(一个动作)
9 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大情节
单一的主动的主人公,因果关系,连贯现实,线性时间,闭合式结局,外在冲突。
故事类型主要分为: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以及非情节,多情节)
大情节(经典设计):闭合式结局(得到解答,不可逆转),因果关系,线性时间,一个主人公,对抗外在冲突(社会,环境或大自然),主动的创造奇迹推动发展,由一个欲望动机走向结尾.
小情节:开放式结局,巧合和无意义,非线性时间(跳转,拼接),多个主人公.对抗内在冲突(思想,情感),被动接受改变,非连贯的现实世界。
总结
1.造成写出的故事落入窠臼的根本原因在于,作家对他创造的世界不了解,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洞察。
2.背景的四个要素:时代要素、期限要素、地点要素、冲突要素。
3.冲突包括:个人冲突、人际冲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内心层面。要为人物设置合理的冲突,要能促使人物变化的冲突。
4.故事必须遵守其内在的法则,因此,作家选择的事件仅局限于背景世界内部可能发生的事件,且要自问一句:“事件为何发生,以及如何发生?”
5.背景应尽可能的小,因为只有小,作家才能完全地掌控他所创造的世界。
6.要注意研究记忆、研究想象、研究事实,补充自己。
2、结构与类型
1.电影类型:爱情故事(友谊故事)/恐怖片(惊悚片、超自然片,超级惊悚片)/现代史诗(个人对抗国家)/战争类型(描写战斗本身的,拥战及反战)/成熟情节(成长故事)/赎罪情节(主人公内心从坏变好)/考验情节(坚强意志)/教育情节(主人公内心从负面到正面)/幻灭情节(世界观从正面到负面的深刻变化)其他节选:科学幻想:通常将个人对抗国家的现代史诗与动作、探险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由于科学技术的异化而导致的独裁的混乱的非理想社会。
2.结构与类型的关系.故事设计中的常规:高潮时常规的价值负荷;西部片中的常规背景;爱情片中的男女邂逅;犯罪片中的罪犯。类型常规即界定各个类型及其此类型的具体的背景、角色、事件和价值。玄幻小说中有哪些类型常规?陈词滥调大都是包围着常规产生的。3.精通类型:为了预知观众的预期,你必须精通类型和常规。定位观众,知道读者想要看什么,并且能让读者看到这些。
4.创作限制:限制自己于常规之中,然后突破常规,争取不落窠臼。
5.混合类型
6.重新创造类型写爱情故事时,我们要常扪心自问:“什么东西会阻止他们在一起?”古时的常规是父母。现代可以是文化、性认同、死亡、社会成员(地位、身份、环境的不对等)。男女邂逅必须在故事的初期出现,随之而来的便是考验、磨难和胜利。爱情的相见难代替其相处难。创造符合现代读者的常规……要让读者从故事中映照到自己。永恒的价值主题:爱与恨,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非正义,成功与失败,善良与邪恶。
7.持之以恒的天赋设计背景、刻画人物、构造故事。我最喜爱的类型是什么?什么价值能够支撑我走完这漫长的写作之路?对作品的爱。
3、结构与人物
结构即为人物,人物即为结构。
1.人物与人物塑造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人物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才能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的越深刻,便能越真实的表达人性。人物的性格是在不断的选择,不断的压力之下造就出来的。在重大压力下,做什么样的选择,便是什么样的人。
2.人物揭示用对比或反衬人物塑造来揭示人物的真实性格,这是所有优秀的故事讲述手法中最基本的要素。压力之时人物的选择,对于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透过表面看人物的本质,有着极大的意义。人物表象与人物真相的极大差异……人物塑造,描写的是人物的表象,但是真相只有在压力之下才能表现出来。主要人物须得到深刻的描写,其内心绝不能和其表面一样。
3.人物弧光最优秀的人物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和变化,无论是变好或变化。故事开始揭示人物表象性格;然后再压力转折下,揭示人物的真实性格;然后在更大的压力下,将人物的性格全部展示出来。
4.结构和人物的功能结构的功能就是给人物持续不断地制造压力,然后让其显现出最真实的状态。人物的功能即人物做出选择时,本身所具有的品质,让读者相信,人物在那样情况下,会做出那样的选择,然后去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角色的选择推动剧情的发展,剧情又可以塑造人物的性格。
5.高潮和人物用心营造高潮,高潮是小说的一切,必须在高潮中让读者得到满足高潮是一切意义和情感的汇聚和顶点,其他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幕做准备,这是读者是否得到满足的关键。
高潮决定着前面的对白、描写、行动。
4、结构与意义
1.审美情感思想和情感的高度统一。当一个想法外面包裹着情感负荷时,它会变得更加强烈,更加深刻及更加难忘。一个伟大的故事仅从事件的力度来证明其思想。主题思想可以用一个句子来表达,描绘出生活如何以及为何从故事开始时的一种存在状况转化为故事结局时的另一种状况。价值+原因行动引出观点,而不是观点创造动作。故事的进展是指故事在故事的正面和负面之间,动态地移动的过程。
矛盾的双方必须足够强大,以达到证明观点的效果,主题思想必须战胜足够强大的反对力量。不要成为思想的奴隶!
2.理想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反讽主义者上扬结局,低落结局,两者皆有(以其一突出其一)
五、故事设计原理
故事设计的原理如若被迫在一个严格的框架内工作,我们会竭尽想象力,并产生最丰富的思想。如若给予完全的自由,作品可能会蔓延无当。
1、故事材质
任何东西只要能被给予一个自由意志,并具有欲望、行动和承受后果的能力,都可以作为主人公。
作家创造人物,以及书写人物的行为、语言时,应该将自己当做人物,而后书写我的行为。小说的每个人物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这样才会显得真实。
优秀的作品中总是强调事件发生在谁的身上,为何发生以及如何发生。最丰富、最满足的愉悦来自于那些聚焦于事件导致的反应以及人物从中所获得的见解的故事。角色期待的反应要与现实的反应相对立,这就是所谓的鸿沟。
2、激励事件
故事的一些基本问题:
1.我的人物靠什么为生?
2.我的世界的权利是什么?社会的权利掌握在什么阶层手中,家庭里面是谁说了算……3.我的世界的仪式是什么?
4.我的世界的价值观是什么?角色对善恶是非的看法?
5.类型或类型组合是什么?
6.我的人物的履历是什么?
7.幕后生活是什么?指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发生在角色身上的,过去的一些重大事件。
8.我的人物的设置是什么?
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适用于一个目的,而人物设置的首要原理便是将人物分成对立的两组。
一个事件的发生,即使是最小的事情,每个人物的反应都必须是独立的,并具有显著的区别。
激励事件的设计抉择或者巧合两种形式:
抉择:1.可以有主角来做出。2.可以由能够影响主角生活的人来做出。
每一个情节都须有一个激励事件。
激励事件能够营造出危机场景,让读者对这一场景做出期待。
描写激励事件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读者会期待激励事件的结果;
第二,激励事件会在读者脑海中映射出一个必备场景。
总而言之,激励事件必须能够打破主角的生活平衡,迫使他找到一个目标,并且他想恢复平衡必须与各种力量进项抗争。
3、幕设计
冲突是故事的灵魂。
纠葛型冲突和复杂型冲突在于冲突层面的多少。内心冲突、个人冲突、个人与外界冲突。
重复是节奏的死敌。
主线和支线,以及由多条线索构成的故事有四种关系,主线和支线之间必须小心平衡。伏笔式支线不能误导读者对小说类型的判断。
4、场景设计和场景分析
一、场景设计
场景的各个组成部分:转折点,伏笔/分晓,情感动力,选择。
一个场景即一个微缩故事——在一个统一的或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改变角色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的一种动作。一个场景必须统一在目标、行为、冲突及变化周围。
转折点的效果是四重的:惊奇,增强好奇心,见识和新方向。
一个漂亮的转折效果是,观众获得某种见解时,就好像是他们独自发现的。
伏笔是指将知识一层层铺垫好;分晓是将铺设的知识传达给读者以闭合鸿沟。
伏笔须小心谨慎地处理,当读者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它们具有一种意义;但随着读者对小说情节的深入了解,它们必须被赋予第二层或更加重要的意义。
伏笔须被埋设得够牢固,当读者的记忆回溯时,他们还能找出那些伏笔。
所谓逻辑只不过是儿戏,只有想象才能使你腾上青霄。
世上唯有两种情感: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
故事必须创造出这种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的交替状态。
善恶或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选择。
正的选择是两难选择:
1.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角色两者都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只能选择一种。
2.两恶取其轻的选择。角色两者都不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必须选择一样。
二、场景分析
场景分析技巧:
1.确定冲突:是谁驱动场景;驱动场景角色的目标;何种对抗力量妨碍角色目标的实现;对抗力量想要什么。
2.标注开篇价值:确认开篇场景中的价值的正负面。
3.将场景分解为节拍:节拍是人物行为中动作/反应的一种交流。
4.标注结尾价值,并比较开篇价值。
5.概述节拍,并确定转折点的位置。鸿沟即为转折点。
总而言之,要明确场景目标,要构建两个对立的目标(正方和反方);要让主角朝着目标前进;尽量不要将对白和动作都写在鼻子上,每个动作和对白应有其特定含义;在恰当的时候来一次转折。
5、布局谋篇、危机、高潮和结局
谋篇布局的准则:
1.统一性和多样性:故事的多样性则须有丰富的知识。
2.进度: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读者希望它又生活的节奏。这一节奏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欲望之间流动:期待恬静的生活与向往刺激的生活。紧张与松弛之间交替。
3.节奏和速度:奏是由场景的长度决定的,我们处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时间有多长。速度是一个场景中通过对白、动作或二者的结合表现出的水平。
4.社会进展:随着故事的进展,角色投入愈来愈大的努力,它也势必遇见更大的为难。怎么表现?扩大角色动作对社会的影响范围。
5.个人进展:将动作深深楔入人物的私人生活和内心生活之中。
6.象征升华:故事意象的象征意义从个别发展成为普遍,从具体发展成为原始。
7.反讽升华:以反讽方式转折进展过程。
8.转换原理:寻找第三要素是两个场景平稳转换。
六、作家在工作时候考虑的原理
1、对抗的原理
对抗原理是故事中最重要,但又最不被理解的原理。
对抗原理:主人公及其故事的智慧魅力和情感魅力取决于对抗力量对他们的影响,应与之相当。
故事的负面能够将主角变成一个充分展现与发展的,多层面的且具有高度移情能力的人物。
2、解说
要展示,不要告诉,解说的技巧在于无形。
把解说转化为弹药,让人物将需要解说的内容当成弹药来斗争。
自信的作家总是一点一滴地将解说内容融汇于整个故事,常常到最后一幕高潮时还在披露解说信息。
你不是靠给予读者信息来保持观众的兴趣,而是靠扣押信息,除了那些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而绝对必需的信息。
把握解说进度。
3、人物设计
人物设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人物塑造:此即一切可以用眼耳口鼻感受到的东西的总和。包括以下多个方面:外表特征,行为举止、语言和收拾风格、性别、年龄、智商、职业、个性、态度、价值观、住在哪儿、住得怎么样。
人物真相:人物真相则存在于人物塑造的面具之下,它会阐述人物本质上是个什么样子。人物真相只能通过两难选择来表现。这个人在压力之下选择的行动,会标明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且压力愈大,选择就愈能深刻地揭示其性格真相。
人物真相的关键是欲望。了解人物的自觉欲望和不自觉欲望,人物就会获得生命。
能用动作描写的就不要用对话。
虽然书很有用,但也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融会贯通再创作,而且,也不是说你读了《故事》就能写得出好剧本,好文章,好故事。
只是因为有了这些理论的基础,你再去读文章或看电影的时候,就会学着去了解它、分析它,所得也非为一个普通观众的所得了。
在我们学会写故事之前,学习看故事也是很好的历练。这本书读一遍二遍是不够的,诚如作者以下赠与我们的话,与你共勉:
“坚持每天笔耕,一行接一行,一页续一页,一刻接一刻。把《故事》常备身边。把你从中学到的东西作为指南,直到对其中原理的掌握变成和你与生俱来的天资一样的东西。 客服自己的恐惧。 因为除想象和技巧之外,世界要求于你的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勇气,敢于直面拒绝、嘲笑和失败的勇气。只要你在这条对精美而又意义深长的故事的求索之路走下去,深意研究,大胆写作,那么,就像寓言的主角一样,你的舞蹈定会震惊世界。”——Robert McKee
金句集
是原理,而不是规则
规则往往要求我们必须怎样做,而原理则告诉我们怎样更有效。创作需要打破陈规旧律,带来新观点,新视角。
感同身受的是体验而非形式
一部影片优秀的原因,是其挖掘了大多数人经历过的人生体验,让观众在荧幕前感动、悲伤甚至绝望,是重新发现自己。
惜字如金
优秀的剧作家明白简约是关键。但简明扼要比长篇大论更花费时间,简约远比想象的困难许多。
银幕上没有藏拙之处
任何虚假的东西都逃脱不了摄像镜头的透视和观众的法眼。
磨砺笔触,以臻卓越
没有人知道什么作品会畅销,什么作品会经久不衰。作家唯一能做的只有精心打磨剧本,保证其完整。
尊重你的观众
天才作家写出好作品的一般原因是:他们想打动观众,并为此使劲浑身解数。没有观众,影视创作就失去了意义。
保证作品的独创性
独创是内容和形式的融合,是独具慧眼的主题选择加上匠心独运的故事形态。
故事,是人生的必须设备
从荷马史诗到亚里士多德诗学,从散文到小说,从戏剧到电影,人类对故事的欲望正如太阳对植物一样真实。故事,承载着人类去探索人生意义、去发现世界真相。
好故事
好故事,就是值得讲述,世人也愿意听的故事。而发现这种故事只能依靠作者自己。
创作有时很枯燥
创作并不意味着跟随你的奇思妙想四处游荡,而是要让你的天马行空与理性相契合,更要不断的打磨手艺以臻完美。
本书摘作者Sting发起了乐读创业社(http://ledu.omeng.co/),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一周读一本书”活动,已经持续148周,欢迎参加,并阅读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读书笔记(http://www.jianshu.com/c/d3950a9c3431),也可看Sting的书摘笔记汇总。
也欢迎关注“乐读创业社”微信公众号看大家的精选书摘书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