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去对宝黛爱情的惋惜,以及原作者的理想期盼,薛宝钗从现代社会角度来看,绝对是女性典范。
首先,情商极高。
这一点,几乎是红楼阅读者的共识,也是原作者在塑造刻画钗黛不同性格时,着重突出的宝钗特点。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宝钗几乎没有在明面上与外人起过冲突。不似黛玉,在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章中,明面上就给宝玉的乳娘下不了台。
宝钗初入贾府,就得到众口称赞,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以宝玉准姨娘自居的袭人,更是把宝钗视为理想的主母人选。
在后文中,对湘云的照顾,帮她摆螃蟹宴等,虽说有拉拢卖好之嫌,但也体现了她对困难中的湘云的帮扶。
所以,在宴席上,湘云说戏子形似黛玉惹黛玉不快,宝玉去哄二人,湘云脱口而出,倘若是宝姐姐,定不会如此。可见,宝钗日常做人的成功。
第二,才比潇湘却不外露,面对困境仍乐观向上。
早期红学界,言说,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体现了,红楼梦的诗词造诣之高。
而书中,诗词造诣最高的二人,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经常在大观园的诗舍作诗比赛中,不分伯仲。元春省亲时,也特别说明了,钗黛二人诗词水平高于他人。
与林黛玉书香世家不同,林黛玉出场时便已读四书,林如海还专门给她请了私塾先生贾雨村做老师,可见家教渊源。
但,薛宝钗呢?
上篇写王熙凤的文章中,我提到过,王家不注重女儿的文化培养,所以王熙凤能看账本却不识字。而薛姨妈出生王家,也不识字。那薛蟠是个出了名的混人,也不可能是他影响的薛宝钗读书。
那薛宝钗为什么诗词具通?甚至也曾读过西厢记呢?书中没有给出宝钗幼时文字描述,出场时已是要入京待选的少女。
我想,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宝钗自幼聪慧,父母有意培养。二也是为了家族需要,希望她能效仿元春,有朝一日入选才藻宫。
虽然不知宝钗因何识文断字,但这并不影响她的才情。而且,她不似黛玉,将诗词看得那么重。她既能读书怡情,更懂得世俗经济。这也是为什么在王熙凤因病不能料理家务时,李纨,探春和薛宝钗协同理家。
要知道,李纨是贾府的奶奶,也就是儿媳妇,探春是贾府出名的带刺玫瑰花,三小姐。而薛宝钗却是一个十足的外人客居身份。不考虑金玉良缘这个原因,也足以证明薛宝钗的理家之才是得到贾府长辈的认可的。
这样的文武全才,足以让我辈女性汗颜了。
最后,她的忍辱负重和不得已
可惜,这样一个才貌具佳的女孩儿,偏偏生活在红楼梦中的末世。
父亲早逝,家族衰亡。母亲年迈,哥哥不成才。
这就是薛宝钗的人生困境。
因她哥哥打死了冯渊,她不得不随母亲客居姨母家,并且一住数年。
她本有入主凤藻宫的才情,奈何她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元春年少时的家族光景。等她少女长成时,家族早已无力为她运作。
她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依靠贾府,甚至去依靠那个明明不成才的贾宝玉。
若单以外貌才情,甚至生活能力来看,贾宝玉是样样都配不上薛宝钗的。
无奈,薛宝钗的家世,远不如贾府,更无有利的兄弟作臂膀。在只有高嫁才能摆脱她困境的旧社会,真的给读者只留一声叹息。
仅管,薛宝钗在金钏死后对王夫人的言论让人觉得有点冷酷无情,但若置换称我们自己,是否能有更妥当的言辞和处理方法呢?一个是亲姨妈,一个是下人,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仆。且金钏却系投井自杀,那站在宝钗的立场,她的言论就无可厚非了。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这是无疑的,后世读者有很大的遗憾是全书未完作者就离世了。
它塑造的薛宝钗,也是不完美的。书中,没有一个完美的人,他们或喜或怒,或嗔或痴,都是组成他们人物完整性的一部分。
薛宝钗,不完美,但这样的她,已让人望尘莫及。
我遗憾,红楼梦未完。
我又庆幸,盼望着薛宝钗或许有一个好的结尾。
我这样,默默地祝福她。
以一个晚于她300年读者的身份。
红楼梦读后感,下回再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