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真正算得上中国无人不晓的女子,自她之后凡有姿色的女子常以西施之名来指代。
西施位列民间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美貌如西湖风景般“淡妆浓抹总相宜”,连她生病时的西子捧心也有了别样的美丽。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常在溪边浣纱,故又称其“浣纱女西施”。
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被迫向吴国求和,国王勾践入吴为质,卧薪尝胆,谋求复国。被放回越国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谋臣范蠡设计策,寻得了当时的美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西施歌舞和步履、礼仪等。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廷女子,一举指,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西施的明艳照人,看呆了在场之人。训练结束西施等便被送给吴王夫差。夫差大喜,非常喜欢越国进贡的美女,尤其宠爱貌美又知礼懂节的西施。吴王在姑苏建造春宵宫,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整日沉湎女色,不理朝政,最后终于在越国的进攻中亡国了。
吴亡后,西施不知所终,相传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过上了神仙眷侣的日子。
西施虽为政治所利用,但却并没有影响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千年来,吟咏她的诗句一直不断,且看这首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