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圈简友广场哲思
不是“乌托邦”式的教育神话,而是……

不是“乌托邦”式的教育神话,而是……

作者: 垦读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23:32 被阅读30次
不是“乌托邦”式的教育神话,而是……

Day11

阅读第四章《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第一部分“培育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这个章节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佐藤学选取了几个学校为例,展现了中小学在改革学校当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部分,着重以金透小学为例,展露了学校培育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是如何深刻影响着课堂、学校的变革的。

佐藤学一开始就鲜明地指出,在日本全国,能够自主举办公开课并进行创新性教学、研究的学校已经不足为数了,这给学校的变革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学校最深刻的危机在于失去了教师自身作为专家的相互合作、共同成长的据点”。

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其中包含了几个要点:

1、教师的天职是教育专家。

2、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必须依赖于教师专业群体的相互协作。

3、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佐藤学把教师的这种共同成长,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金透小学是少数几个能够在持续30多年来始终保持和践行这种理念的学校。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它持续地举办公开课,并且通过公开课研究,来打造学校的学习共同体。

而这样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和一般的教师群体有何不同?

为了展现这个学校的别致之处,佐藤学以该校教师、教研主任菅野先生的教学为例。他的授课方式,是典型的,佐藤学称之为”量体裁衣“式和“交响乐演奏”式的教学。他的课堂中,贯穿了这样几个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诱发学生产生疑问——小组商量,形成问题——找出方法,引出实验——多样解释,深化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对每个个体的应对,又充满了个体与个体的交融。如果不是菅野老师这种对建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学生关系的意识,如果不是怀有对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这种教学是难以产生的。

而像菅野一样的老师,在金透小学,已经形成一个可贵的学习群体。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量体裁衣”和“交响演奏”,产生了关系融洽的教室课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能通过个体间的互动交融,使各自微妙的差异相互间产生影响。

佐藤学在前文也例举过不少例子,包括沉默不语的学生终于开口表达,校园暴力频频的学校扭转学风校风,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出,这种合作的、反思的、探究的学校模式,尤其是背后对于学生差异的尊重、以及个体共融的促进,能够真正变革课堂,并悄悄地改变学校。

可惜的是,佐藤学的论述,仅仅是寥寥几笔,还不足以呈现出更多的细节,以至于对学校改革的实际,还仅仅停留在一种概述式和模糊的概念化中。但经典书之所以历久弥新,也许正是由于它跳脱了具体化、个体化的束缚,而给读者充分的弹性的思考空间——抛开学校共同体不谈(现实中,佐藤学笔下的学习共同体实在屈指可数),但我们作为个体,仍然应当自问,我是否以“量体裁衣”来应对每个个性、背景、心智不一的学生,又是否尝试以“交响演奏”的方式去促成学生的合作,消除差异带来的尖锐的摩擦?

从这样的角度思考,佐藤学的这本小书,也许不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教育现状的改写,更对自己所掌握的教室、自己所把握的教学主权的一种有力的警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是“乌托邦”式的教育神话,而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bo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