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对于亲子关系,有了更深的的感悟和思考。孩子出生就如一张纯净的白纸,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什么的生命底色,让他们再成长的道路上能勇敢的面对学习生活? 父辈对我们的教育方式能否再重现在孩子身上,作为孩子的父母,我又应该如何为他们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从教育名著里寻找我想要的答案,不断的索引信息,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法则。教育有法,贵在得法。愿努力的人从不过低配的生活。由孩子到学生,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出现以及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发,有时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缺失,而是父母的引导方向由问题。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能改变1%,或许孩子就能改变99%。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呈现的一切就是父母的映射。愿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不断观察,即使止损及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
小时候,父母眼中的优秀孩子,都是别人家的。我们都不喜欢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太多的父母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捆绑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抗不起,也实现不了。父母的梦想,在孩子看来就如一座泰山。父母口口声声的为你好,或许就是把孩子逼上绝境的最后一根稻草。大道至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大彻大悟。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会对我说:4+5=9 3+6=9.....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记得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想法。同一个结果,过程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在书中,在父辈的教育中,要不断得汲取教育的精髓,为我们所用。父母就是无处不在的教科书。最近孩子的言语中,总是模仿我们大人的说话方式,在某一个特定的情境里再现。会有:讨厌,欺负,不行,这也不行,这不能,这不可以,这不要,难道不可以吗?难道不好吗?针对孩子出行的这一系列语言表达,我们大人的反省,在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里,我们有太多禁止类的指令,以至于孩子才有这类词汇的输入。
改进的教育方法
一 在孩子的身后
麦拉宾法则: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人的相处交往中获取信息,55%的信息是从观察中得到,38%的信息从倾听中获取,只有7%的信息是从说教中获取。我们要近看倾听孩子的言行举止,给予鼓励与陪伴,少指挥,少说教以及少否定孩子。
二 在孩子的眼中
亲自关系中,站在孩子的视角,去引导孩子表达孩子的需求,从能避免成年人的先入为主。眼中有爱,亲子陪伴就有暖。父母要活成参天大树,独立,挺拔正派,阳光,才能为孩子遮荫挡雨,成为孩子的敬仰。
三 看孩子的脸
通过察看孩子的喜怒哀乐,来感受孩子的内心的心理活动。孩子脸上应有春风满面,眼神要笃定,话语要柔和,口齿要伶俐,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倾听与观察使合格父母必备的品质。
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们心目中有父母,懂得感恩。家庭的核心教育不是在沙发电视前,而是在饭桌上。这一点是我们家小朋友做得比较好的地方。饭前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美食。每次有好吃的东西时,她总是在念叨着:好东西,齐分享,更快乐。希望今后的亲自教育中,有更多的感动出现。家庭教育中,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她才能做得更好。孩子愿意改变,是源自她对父母的爱,而不是因为父母的惩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