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当日,因汉朝与匈奴和亲,故匈奴子孙有假托汉室之姓,而以刘氏为姓的。
这些以刘为姓的匈奴后裔之中,有一位人物,名叫刘勃勃。
刘勃勃是朔方人,他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光文皇帝刘渊的同族。
话说,刘勃勃是匈奴左贤王去卑的后代。
仔细算起来,去卑是刘勃勃的五世祖。
去卑是西晋初期匈奴支系铁弗部的首领,是南匈奴的右贤王(《魏书》作左贤王)。
刘勃勃的曾祖父刘虎(唐修《晋书》,避唐祖李虎讳,作刘武。),前赵昭武帝(刘聪)嘉平(311~315)年间,因宗室关系,被封为楼烦公、官拜安北将军、丁零中郎将。
刘勃勃的祖父刘豹子,后赵武帝(石虎)建武(335~348)中,官拜平北将军、左贤王。
刘勃勃的父亲刘卫辰,被前秦宣昭帝苻坚立为西单于,并受命监督摄理河西诸部族,驻屯在代来城(又称悦跋城,今内蒙古东胜区辖内)。
前秦末年兵乱,刘卫辰遂据有朔方之地,控弦之士三万八千人。
后秦武昭帝姚苌拜刘卫辰为大将军、河西王、大单于。
其时,后魏军队前来讨伐,刘卫辰派其子力俟提(一作直力鞮)率领二万骑兵在黄河以东拒战魏军,结果,力俟提被魏军打败。魏军乘胜渡河,攻克钱来,刘卫辰被杀。
这次大战中,刘卫辰第三子刘勃勃幸而逃生,投奔鲜卑多兰部落首领、后秦高平公没奕干。
没奕干很欣赏刘勃勃,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后秦文桓皇帝姚兴任命刘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封五原公,并配以三交五部鲜卑以及其他种族的二万余部落,让他镇守朔方。
其时,黄河以西的鲜卑杜仑向后秦献马八千匹。鲜卑人马渡过黄河,行至大城,被刘勃勃全部扣留下来,据为己有。
紧接着,刘勃勃召集其众二万余人,袭击并杀死了高平公没奕干,吞并其部众。
这样一来,刘勃勃的部众就达数万人之多。有这样的实力,刘勃勃便自称天王大单于。同时,他进行了大赦;改后秦文桓帝(姚兴)弘始十年(408)为龙升元年;并设置百官。
因为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所以,刘勃勃就称其国号为大夏;任命其大兄右地代为丞相、封代公;又发起岭北各族民众十万人,在朔方黑渠之界,筑造营建大夏京城。同时,进行大赦;改龙升七年(413)为凤翔元年;赫连勃勃还下令道:
“孤的王祖,北迁至幽朔之地,改姓姒氏。后来,随母姓而为刘氏。跟着母亲姓,这不合乎礼义。古代的氏族是经常变动的,有随母姓的,有随父姓的。孤现在要根据礼法,改变这种习惯。帝王乃上天之子,是显赫的符号,是连接天地的枢纽。现在,孤为天王,就要改姓为赫连氏,以顺应天意,永享天下。天王尊贵,所以,只有孤的嫡系可以用赫连的姓氏;孤的支庶,并非正统者,可以其姓为铁伐氏。所谓铁伐氏,就是希望孤的支庶宗族子孙能够刚硬锐利如铁,希望他们都能够征战杀伐。
凤翔二年(414),赫连勃勃立其夫人梁氏为天王王后;立其子赫连璝为天王太子。
凤翔四年(416)农历九月,南朝刘宋武皇帝刘裕见后秦内部叛乱迭起、局势极为不稳,遂乘势将后秦灭于长安。
本年十二月,刘裕留其子刘义真镇守长安,他自己返还。
见此情状,赫连勃勃大为高兴,认为有机可乘,遂制定立即进取、以图长安之计,并派遣天王太子赫连璝率领骑兵二万人南向征伐长安。
凤翔五年(417),刘义真派龙骧将军沈田子率众应击赫连璝,被赫连璝击败,后退并屯兵于刘回堡(今陕西兴平东南)。
本年八月,赫连勃勃进军占据咸阳。
为此,刘裕大为惊惧,遂征召刘义真东进,以镇守洛阳。
随后,赫连勃勃顺利进入长安。
凤翔六年(418)正月,群臣劝进赫连勃勃称皇帝。
本年三月,大夏在霸上(又作灞上,因地处霸水西边高原之上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郊)建筑坛场,赫连勃勃即皇帝位;进行大赦;改凤翔六年(418)为昌武元年。
本年四月,赫连勃勃追尊其父刘卫辰为桓皇帝,庙号太祖,其母苻氏为皇太后;追尊其祖父刘豹子为宣皇帝;追尊其曾祖刘虎为景皇帝;追尊其高祖训兜(一名诰升爰)为元皇帝。
本年冬十月,以皇太子赫连璝兼任大将军、雍州牧,总领南台尚书事,镇守长安。
本年十一月,赫连勃勃回到大夏都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因宫殿营建完成,赦免其境内斩首以下的所有罪犯;同时,改昌武二年(419)为真兴元年;在都城南面刻石以歌颂纪录大夏的功德。
真兴二年(420)十月,赫连勃勃命人在统万南山建造冲天台,他想要登冲天台以观望长安。
真兴六年(424),赫连勃勃准备废皇太子赫连璝为秦王,并以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
赫连璝听说赫连勃勃将要废掉自己,于是,他便率领七万人北伐赫连伦。
赫连伦率领骑兵三万人抵挡,在平城展开大战,最后被赫连璝击败,他自己被杀死。
太原公赫连昌率领骑一万人袭击赫连璝,并将其杀死,接着,他率众八万五千人,还归统万城。
为此,赫连勃勃非常高兴,遂立赫连昌为皇太子。
本年七月,赫连勃勃卧病,病情严重。此时,他还乘辇,升座永安殿,召进群臣,交代后事,遂薨逝于永安殿,时年45遂。
赫连勃勃死后,谥武烈皇帝,葬嘉平陵,庙号世祖。
(全文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