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愚子歪评】
年少时读《世说新语》,读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等句子,那时对“侠”的理解就是横强为侠、凶霸为侠,对“侠客”也毫无钦佩敬慕之感。
稍长,先后读了几位诗人的乐府同题《侠客行》后,对“侠”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转变。“侠客重连镳,金鞍被桂条”是庾信眼中的侠,“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是温庭筠眼中的侠,“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李白眼中的侠,虽然他们笔下“侠”的形象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轻财重信、轻生重义,此时才将“侠”与“义”联系起来。李白诗中对朱亥、侯嬴等人是大加歌颂的,并且不吝溢美之词,“侠骨香”“世上英”将对侠客之敬仰推向了极致。然而,仔细思量朱亥、侯嬴之行为,无论是“五岳倒”、“素霓生”,还是“挥金锤”、“惊邯郸”,不过是逞匹夫之勇,这样所谓的侠只能算是狭义的“侠”。把勇气、豪强、恩仇聚焦于个人或某个小团体利益的侠,莽夫而已!而置于国家和民族意义上的侠才是真正的大侠。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多次提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大侠也许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如“经书驾唐宋而上,其人在儒侠之间”的章太炎;也许是生作裙衩的纤弱女子,如“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秋瑾。
其实李白是个明白人,他在《侠客行》中也暗藏伏笔、暗含讥讽,“三杯吐然诺”“眼花耳热后”两句置换成现代文还不就是经常听到的老婆骂自己的话“喝上三杯猫尿,耳朵一热,你就什么都敢答应”吗?
这几天突然觉得曾发表《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的《中国经济时报》前记者王克勤就是个侠!向王大侠表示崇高的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