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愚子歪评】
在没有电话手机微信微博QQ的古代,月亮就是人们心灵电波的中继站,一怀愁绪、千里相思、万般滋味都可以通过月亮递送给离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了月亮才可以思接千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了月亮才可以神通广宇。很难想象,没有月亮,我们这颗孤独的星球会少几多浪漫与旖旎!
这是一首千古名诗,相关解读太多了,我自然知道深浅,不敢随意置喙。但个人有些不同的理解,也想写出来向诸位方家请教。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有人说“情人”是指诗人自己,我却以为这句与“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意境相似(老杜的诗即取自于此),“情人”是指家乡那位“她”,作者通过反写“她”埋怨夜永难寐,来衬托自己相思之甚,故而要“竟夕起相思”。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此处之“怜”,绝非诗人搜肠刮肚、捻断数根须而炼出的一个妙字,而是诗人灭烛之后,看到月光充满房间,由“月之圆满”对比“己之孤单”而自然而然产生的情绪,古人解读谬之千里。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赠”字,也对应了前句之“情人”,如果“情人”是诗人自己,何赠之有?),一个“盈”字不但把“月光”这种色相俱空的东西写得有形有象,更把自己那种“满满的相思”、“满满的期待”、“满满的希望”暴露无遗,您可以想象一下,刚才还在“竟夕起相思”,15个字的功夫,现在却要着着急急地“还寝”?“还寝”干什么呀?是困了吗?是要睡觉吗?不是,是要“梦佳期”!为什么肯定梦的是“佳期”而不是“不佳之期”?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满满的期待、满满的希望了,所以一准能梦到佳期。
严沧浪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爱用写作文的方式去解读诗歌,什么某某格、什么起承转合,这样解读诗歌,敢问诗歌的别材、别趣在哪儿?
张九龄作为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名相,不仅风度翩翩,而且卓识远见,他最早预言安禄山必反,但自己却遭受李林甫的谗言而罢相,据说写《山坡养 · 潼关怀古》的张养浩是其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人生苦短,月华无限,珍惜当下,莫负流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