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发作记录表,主要用来获取惊恐发作的具体信息,了解患者在惊恐发作时的主要症状,患者的自动思维、情绪强度和行为反应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一段时间惊恐发作记录表的结果进行分析,心理咨询和患者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这为惊恐障碍的咨询治疗奠定了基础。

惊恐发作记录表要求患者在发作结束后,迅速记录下惊恐发作时的相关信息,如果拖延时间记录,可能记录的内容就不太准确。
首先,患者填写记录表时要填写发作的日期、具体时间和整个惊恐发作的持续时间,以及说明这个惊恐发作是自己预料到的还是没有预料到的。
其次,确认惊恐发作时的具体症状。患者只需要在相应症状上面或后面画钩即可。确认完症状后,患者需要评估本次惊恐发作带来的痛苦程度,需要用数字0~10来表示痛苦程度,数字越大,痛苦程度越强。
再次,填写惊恐发作时的自动思维(即发作时候的想法)和行为,患者要描述发作过程中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都想了些什么,以及自己都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即发作时的行为)。
最后,回顾发作时的情形(即情境),描述惊恐发作前的自己在做什么,当时的身体状态、心情如何,处于什么样的环境等内容。描述得越清楚,越有利于了解激发惊恐障碍的诱因。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填写惊恐发作记录表(见表3-2)。
患者觉察到自己有心慌的感觉,就看了手表,时间是上午8:25,接着注意到有更多躯体症状发生,整个发作过程持续了9分钟。
在惊恐发作结束的10分钟内,她填写了惊恐发作记录表。
她先填写了发作日期、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长,并确认此次发作是“意料之外”的。
接下来,她确认惊恐发作时的躯体症状如下:心慌、全身发热、唇干舌燥、呼吸急促、双腿发软、身体震颤、濒死感和害怕失控等。
然后她确认了本次惊恐发作的痛苦程度为7分(满分10分)。

在完成有关惊恐发作的症状信息后,患者继续回顾当时的想法、行为和具体情形。
她在惊恐发作时的想法是:“这种感觉又来了,我要失控了,我无法控制自己,我要死了。”
感到惊恐发作后,她的行为反应是:“扶着家具行走,到沙发上躺下来。”
最后,患者回顾了惊恐发作前的情形,早上孩子拖拖拉拉耽误了时间,患者和孩子生气,而后又急急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学校。
最后,自己回家,刚进门还没有换鞋时就出现了惊恐发作。
当患者坚持填写惊恐发作记录表一周或者更久,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惊恐发作的模式和规律,了解到患者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发作:
是独处时还是和他人在一起时?每次发作的时间是否有规律?每次发作的症状是否一样?发作与生活事件是否有明确的关联?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