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婚姻里的’癌症‘---追逃模式。如果看过电视剧《女心理师》的,可能对这个词不陌生。
追逃模式,是心理学中对于一种亲密关系模式的说法。从字面意思看,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处于追的位置和状态,另一方处于逃的位置和状态。展开来看的话,追有很多种形式,抱怨、批评、要求、查岗、粘人.......,逃的形式也有很多中形式,沉默、忽略、打岔、离开.......。而且逃的一方所呈现的状态会激起追的一方更激烈的情绪,使关系陷入“窒息”的死循环。
故事中的男孩15岁了,他觉得他要做妈妈的“男人”,保护好妈妈。这个想法是15岁的时候出现在他的脑子里的。他觉得:人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一生围绕着妈妈,照顾妈妈,至于自己的事情不就是那样吗,大家都差不多啊。
男孩是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爸爸的第3个孩子。他的父母是离异后,再婚时有的他。爸爸和前妻有两个女儿,但没有实际联系。他小学1-4年级时爸爸全职在家照顾他的学习。记忆中,除了爸爸会在他考试成绩不好,或者做了其他错事时会打他,和妈妈也经常吵架,但很多时候吵两句就不和妈妈争了。但从5年级后他好像很少能在家里见到爸爸了,父母关系也一直不好。每次爸爸回家,妈妈都会和爸爸吵闹,而且妈妈会哭的身体痉挛,呼吸困难,然后爸爸摔门而出。那个时候他很怕妈妈会死掉,他会给妈妈拍背,做全身按摩,帮她缓过来。
爸爸从家里消失去了哪里呢?原来是奶奶叫爸爸回去陪她生活,并照顾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生病的姑姑。父母吵架的原因中,最主要的2个原因是:奶奶一直叫爸爸回去,另一个是奶奶一直炒股亏钱但一直觉得自己可以赚大钱,而爸爸也不怎么劝。
中学时,男孩休学了,这让父母很着急,但这好像也并没能阻止他们关系的持续恶化。母亲每次都是“歇斯底里”般指责和哭闹,父亲沉默后就是摔门而去,很长时间住在奶奶那里。
男孩画很恐怖的图画吓唬妈妈,迫使妈妈因为担心害怕而找爸爸回家。男孩出门时会像“男人”一样把手搭在妈妈的肩膀上搂着她。妈妈也会在两人同坐时,把手放在男孩的大腿上。旁人提出来时,妈妈也会觉得好像不应该是这样的,但很快她又会觉得这是儿子和自己亲昵的表现。而每每这个时候爸爸是生气的离开的。
随着男孩这些年成长经历的画面越来越清晰,表达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多,大家好像看到了男孩心理的害怕:他害怕妈妈可能会在某次和爸爸的争吵中,痉挛倒地不能呼吸,就死掉了,十来岁的他很害怕很害怕。而且爸爸揍他的时候也的确揍得挺厉害的,他被抽过嘴巴很多次,也被棒子锤过很多次。他觉得爸爸是属于奶奶的,不是他和妈妈的,爸爸也不是保护妈妈的那个男人。随着他自己一点点长大,他决定他要做那个”男人“。这或许就是潜意识里,爸爸带给他的另一个影响吧,爸爸的人生就是照顾和围绕着奶奶,也就是他自己的妈妈的。
当爸爸能在和妈妈的争吵中,不再摔门而出,先坚持留住,再能张开口回应妈妈。当妈妈能意识到自己喋喋不休的指责除了让对面的男人无力无奈,甚至想尽快逃离外,没有其他任何作用,而愿意尝试调整一下自己的方式时,也许这个追逃模式能没那么紧张,能有机会看到家庭更多的不良反应和模式,从而去做出调整和改变,给家庭新的机会和可能。最终让男孩自己把自己还给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