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武“革命”和其后的“禅让”闹剧
什么叫“革命”?说白了,就是臣子以下犯上,通过“造反”推翻原主子的政权。那有人要问了,你说儒家竭力维护宗法制度的《周礼》,不是一直是反对和诅咒“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吗?怎么把作为臣下的商汤和周武王,领兵造夏桀和殷纣的反,推翻了他们的统治,还叫做“革命”呢?历史上还理直气壮的叫“周革殷命”。
看看儒家典籍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吧。《易经》的微言大义说得深邃经典:“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说成汤周武造反,是天经地义的合理,因为他们的行为上合乎上天的指示,下顺应普天之下人民的心愿。
《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国家政治清明,要言行举止正直无私。国家政治混乱,举止正直但言语要谦逊。就是暴君无道,你得装孙子。反正对这个命题,孔子说的含混不清。
但这个反造的好。因为替代暴虐的夏桀与商纣的,可是英明神武,上天所选的成汤和周武王啊。其实这个“革命”是个二难性的假命题。今天他暴虐无道,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去革他的命。如果明天你也继续步他后尘,是不是也允许别的人来“革”了你的命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也显然,儒家至圣先师的孔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他独立的思考。我想,在对所谓的“汤武革命”是否正义性或者必要性上,孔子是持否定态度的。首先通篇论语是没有提到过他对“汤武革命”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任何评论的只言片语。其次,他对周始祖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服侍殷。”《论语•泰伯》是大加赞扬和肯定的。加之他连鲁囯季孙氏“八佾舞于庭”都不能接受,“是可忍,孰不可忍?”。何况扯旗造反的“乱臣贼子”?所以,我认为孔子一定是持反对意见的。
这个“革命”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的争论,历朝历代的士大夫的争论声音,从来就没有断绝过,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都革了人家清廷的命了,还在进行“名实”之争。其实一句话,争论的背后,其实就是“道统”二字。即通过造反行动得来的政权,统治阶级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之争。所以,为避免这个争论不休的二难性假命题,历代野心家和阴谋家,篡位者,往往搞什么“禅让”的戏码。虚伪到可笑。你都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了,还说人家让贤给你,还假惺惺的搞三辞之礼。然后才登,拜,受。如后之莽篡汉,曹篡汉,司马篡魏,刘宋篡晋,各朝各代,等等历史丑闻闹剧,相继上演。后文赘述,此处不表。
(节选自拙文《历史的浮华背后——中国儒家文化嬗变与国民精神解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