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第12篇 1150字 共累计14949字
阳明先生创立阳明心学,被后人评为“三不朽圣人”,在阳明先生临终时遗言,“此心光明,夫复何求”,此心光明,这四个字,对我的心灵是一次冲击,也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树立了一个目标,争取做一名内心光明的人。
一个人的内心,就相当于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为正,一面为反,一面是向外展示,而另一面则是自我的原生态。
就如我们外出时,先要整整衣服,看看鞋子一样,在外面展示的是一种光明的一面,而在家里则展示的是另一面,一种带有一种懒惰的、拖延的、随意地、冥想型的另一个自我。
“人之初,性本善”虽然这是现在大家都比较认可的,也是希望的。但这只能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想象而已,希望人性本善。
可在现实生活中,人对人的各种行为,就体现了人与人的不信任,一种防范之心,如果大家果真认可人性本善的话,那么这种防范之心就会少上许多。
例如我们经常讲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体现了对别人的一种不信任,一种防范,也在内深处,对人性本善的一种质疑。
当于你刚进入一个陌生的一个群体,估计每个人都不大可能,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为什么?那是有防范之心。
之所以有防范之心,那是因为怕被别人利用,也怕被别人欺骗,这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心理现象,虽然相信人性本善这个大道理,但在行为上往往体现了人性的不可确定性,也即人心难测。
如果大家真的相信人性本善的,那么也就没有这么强烈的防范心了,人可以有难同当,但有福同享可能就难了。
体现人性本善的,大多是一种悲情剧的情节,一种相互的抱团取暖,而一旦有人发达,那么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可能很快分崩离析,例子很多,在这就不多讲了。
在我们小城的街道,流量比较大的十字路口,基本上都有自动喇叭,循环播放着防诈骗提醒广播,我总感觉,在我们中华礼仪之邦,宏扬仁义,百善孝为先的国家,竟有这样花样繁多的诈骗技术。
既然认为人心难测,别人的内心世界,自己也无法改变,那么也只能从改变自己开始。
“求之不得,反求诸己”,当不能让别人为善时,就先让自己内心光明,做一名坦诚之人,先把自己照亮。
虽然外面的人们,人心难测,但只要自己内心光明,那么也就无所谓惧了,因为我们拥有着道德,维护着法律,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只要自己内心光明,那么与你周围的人,也应当是一些光明磊落的人,当然可能有动机不纯之人混入,那也会在随后的日子里,自动会出局的。
怎样才算是内心光明,应该是将蒙在内心的灰尘清除,这就是致良知的一个过程,致良知,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因此,只要我们以良知出发,以利他精神为做事准则,那么,我们将可以保持一颗光明的内心,成为一名内心光明的人。
内心光明的人,不仅自己活成一道光,也可照亮别人,温暖人家,形成良性循环。坚持下去,可能就不会听到,那些烦人的防诈骗广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