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峥嵘第253天读书笔记 (微信号:Cai6zzr)
图片发自简书
原文: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自责。第二种是责怪他人。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 ,我们不再指责他人,承认自己的感受源于自身。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办法就是把自己不愉快地感受归咎于对方。使用下列表达方式时,我们就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3.指责他人。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具体的行为。个人成长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自已有义务让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3.生活的主人。(我们为自已负完全责任,无法为他人负责,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重述知识:思考有快与慢,沟通时也应该区分快与慢,在需要得积极回应时我们可以快, 在为了得到更好沟通时,为了不让冲动和本能下意识抢先,我们在沟通时应该选择慢思考。比如,当你听到不中听话时,你是一古脑地责怪自己?还是脱口而出责怪他人?还是深吸一口气,先想想自己的感受需要?还是再深吸一口气,用心体会别人? 如果说一切的成交都是为了爱,那么一切的沟通也是为了爱,因为 爱他人;我们选择理解对方需求感受,因为爱自己,我们观察了解 自己的需求感受。在爱的前提下,批评和指责无所遁形。 个人体验:中国人讲究含蓄,很多时侯我们说话也习惯性只表达一部分,比如,只表达情绪,却不告之情绪的前因事件,以及情绪的后果期待,我们常常以为自已部分的表达,对方能听出全部的内涵,这真实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错误。以前我也常犯这种错误,比如当我指责老公不关心我时,我并没有告诉他,我希望他多照料儿子,让我多休息一会儿。现在我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的需求,这样的结果是:老公觉得我心情愉快多了,我也变得轻松了。我体会到告之别人自己需求的好处后,也就更能明白别人需求得到满足的快乐,慢慢地,也会学着去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这样去沟通,会让双方都感到爱在流动,每个人都是那么美好。 未来应用:学会慢下来,学会让情绪变得平和,这样才能让非暴力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