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像小天使一样,爸爸妈妈当然千般宠溺,给予无限爱和帮助,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爸爸妈妈帮忙,
像下面这些事,你的“放手”,比“出手”重要得多。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
"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幼儿期(婴儿:0-2岁,幼儿:3-5岁,儿童:6-12岁)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想自立过渡的阶段,也是培养和训练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时期。
其实孩子从2、3岁就开始产生强烈的自主愿望了,我们常常听到孩子说“我自己吃”、“我自己走”......
不难发现,独立自主是孩子的自发要求,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那么学会独立自主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
1、从独立进餐开始
独立进餐对幼儿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
不仅需要手眼协调配合,还要返复练习手部小肌肉灵活度,才能完成正确将饭送入口中的动作。
孩子想要自己吃饭时,就由他自行尝试,只要为他系上围兜即可。
孩子在练习自己吃饭时常常会弄得满脸、满地都是,这很正常,不要因此而责怪孩子,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2、衣服自己选
天气冷的时候可以建议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外套,但对于外套里面穿什么衣服,样式、颜色如何,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自己想当然的“形象设定”,刻意将孩子往“王子范”“公主风”“文艺感”上装扮,其实这无疑是一种个性抹杀行为。
在冷暖合宜,干净整洁为前提下,爸爸妈妈应尊重孩子的审美和个性。
3、承担“恶果”
当孩子不愿将玩具与同伴分享,有争吵行为发生时,别急着介入他们的争执之中,而应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多次争吵无果,孩子还是不能跨越“自私心理”进行分享行为时,那就让他承受不分享的“恶果”吧。
事后让孩子适当碰壁,或因别人的分享而产生羞愧感。
“自然后果”法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4、决定玩什么和在哪儿玩
爸爸妈妈对景点、游乐场地的选择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以“有益孩子成长”为前提,但是忽略了孩子最纯粹的诉求。
孩子选择在哪里玩,首要因素是“好玩、有趣、好奇”。
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再有益,也不能达到爸爸妈妈想看到的效果。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不妨碍他人为原则,让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和在哪儿玩,在这段时间这地方是属于他的游戏区,父母不要干扰他。
5、恋物情结
孩子对某种物品(如布娃娃、毛巾等)情有独钟时,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它。
大家一定还记得Kimi在《爸爸去哪儿》里对“小黄”难舍难分的情景。
为什么孩子会对某物产生依恋情感?
这反映出孩子可能在某方面有所缺失,才会假想一个陪伴对象。
恋物情结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情感弥补。
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异常的情感依赖,家长不必过多干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恋物情结会自然退却。
6、情绪发泄
当孩子受到挫折、受伤时,让他尽情地发泄。
孩子享有哭的权利,过分压抑和隐忍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十分不利。
当孩子心情不好或情绪不佳时,有选择独处的自主权,这段时间暂时不要去打扰他,不要给他任何言语或肢体上的回应。
等孩子停止哭泣后,再与他讨论:“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我们都期待见证孩子成长的诸多,每个父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可以试着让他们去尝试,其中惊喜,之于你,之于孩子,相信都是一份礼物。
作者|亲子早教分享 十七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