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在沙发上抽出仅有的空闲,你非常期待即将开始的影片,很多高端评论、诸多奖项染指、科幻和爱情的双重属性让你翘首以盼,但影片进度条进行到10分钟的时候,你心生怀疑:
怎么回事,这到底是要干啥子事情?
不过,你的意志力仍然告诉着你要坚持,因为之前的经历是告诉我们,一些伟大影片的开头也是这样一般绝无新意。
20分钟过去了,你的专注点开始涣散,急躁升温:
这纯粹就是导演的自我陶醉,这些评论究竟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30分钟过去了,在沙发上的你已经闭上双眼,进入梦乡。
坦白地说,看烂片和嘴里嚼着烂苹果没有分别,同样的恶性输入,同样的主观痛苦,即便吐出后仍然留存的味道都太过相似。
假设自己的思想是一片草原,当打开精神世界将要接受一次理念冲荡的时候发现遥远的风中沙尘漫天,但似乎已经有些迟了,大片的浓雾涉入了我们的领地,在惶惶中我们拒绝,却实际上已经很多次亲密接触。
你能想象到当你咬下一口苹果嚼完之后看到剩的半条虫子时候胃里的翻江倒海。
看来,这看电影和读书一样,对于精神领域的输入,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我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评价,更不能看到有个什么奖项就觉得有了由头,我必须时刻扎紧思想的篱笆,在对方入门的时刻认真检查、搜身、扫描……
但更大的悖论随之出现,长期只进入一类人员,只摄入一种营养会让这个城市、整个草原越来越单薄,你可以想象到温室大棚的感受,虽然看上去能够将冬天有限的温暖集中起来制造一个春天,外边寒风凌冽,室内如春,但这些花草植物、蔬菜瓜果都无法见到真正的太阳,领略真相。
只输入喜欢的精神产品看上去带来了更大的幸福,但也因此丧失了接触真实和痛苦的机会。
输入,变成了一个两难选择。
我突然想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伟大构造,一方面它从不排斥病毒的涉入,甚至于病毒的寄生也当成常态;但一方面,它供养着自己强大的部队,时刻高压在敌人的上空,一旦发现风吹草动,便立即前往剿灭。
我们的精神系统就缺少这样的免疫。
细思极恐,自小到大,我们所有的学习材料似乎都是被人筛选后丢下的狗粮,再披上神圣的外衣,便成了大家喜欢地速食,长期食用便产生依赖,同时失去免疫的机会。
对于一个在学习悬崖上的我而言,意识到这样的存在就算足够幸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潜入真正的生活,接触一切可以接触的一切,真善美我们喜欢,假恶丑他们存在,高的、胖的、卑鄙的、伪善的我们也不会拒绝,我们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构建免疫的机会,因为不接触病毒,我们的免疫系统无法组建击退敌人的部队。
看不喜欢的片子,读众人鄙视的文集兴许就是构建免疫的伟大尝试。
我们喜欢真善美,但如果不识别假恶丑,那所有的都只是空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