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版画、雕塑、木刻、染织、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等
陈坡希望学校一直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书法、绘画、剪纸、纸刻画、戏曲、园林设计、农技等各方面都有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扎实。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培养了一批人才,形成了我校的特色。但这两年生源难招,文化的传承与学生生源存在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存在冲突。
家庭教育的宗旨“学而优则仕”,家长一般只认文化课成绩不认可剪纸、戏曲、纸刻画、农技等。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了就有好的前程。导致学生对除学习之外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戏曲、农技、绘画、剪纸等不能推广与传承。
二、继承与发扬传承文化社会氛围不浓。
学习传统文化没有施展的舞台,需求量不大,没有前途,不能作为生活中谋生的技能。
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
很多家长就怕孩子吃苦,能包办代替的全部包办代替,生怕孩子受累,更加助长了孩子们的享乐之风,缺少压力和社会责任感。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奋斗精神。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缩。
建议:
一、建立健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
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方面内容,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推动教育资源下沉
教育师资力量下沉,通过舆论宣传和切实的问题解决办法,吸引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业务扎实的专职教师。这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帮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
三、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定向培养政策
面向社会利用媒体,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在表演艺术的风格上,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到人尽其用。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让更多的青年人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宣传和扶持力度,积极培养新一代人才,使其投入文化传承当中,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弘扬正能量
培养青少年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总而言之,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让更多的青年人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宣传和扶持力度,积极培养新一代人才,使其投入文化传承当中,让中华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