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名人名篇🌍
张良一生的计谋,只用了该书的十分之一!

张良一生的计谋,只用了该书的十分之一!

作者: 路福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08:40 被阅读150次

    01

    有一个典故大概大家都知道:一个老头故意把鞋子弄到桥下,让张良毕恭毕敬的为老人拾鞋穿鞋。后来老人又几次考验张良,张良都顺利过关。于是老头就把自己的一本书,传授给了张良。

    这本书是《素书》,这个老头是秦朝末年的隐士黄石公。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

    他为了避秦世之乱,隐居于东海下邳。当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正好也逃亡在下邳,恰巧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

    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

    02

    西晋时期,天下大乱。盗墓贼发掘了张良的坟墓,在头底下的玉枕中,发现了这本《素书》。

    上面题有秘诫说:“不允许将此书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否则必遭祸殃;但是如果遇到合适的传人而不传授,也将遭殃。”

    当年黄石公遇到张良这样的豪杰,经过几次无情的考较后,才慎重地传给了他。

    张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只好将它和自己一起带进棺材,直到五百余年后才因盗墓贼流传天下。

    黄石公是一位秦时的世外高人,他传给张良的这本书,词语虽然简略,但含义却很深邃。即使尧、舜、禹、文王、傅说、周公、孔子、老子等,也无法超过他。

    他知道秦朝就要灭亡,汉朝即将兴起,因此把《素书》传给了张良。让张良替天行道,帮助刘邦灭秦兴汉。

    03

    《素书》当真是一部奇书。

    张良虽然完成了黄石公托付的历史使命,功成名遂,全身而退,但也只不过用了这部书中的十分之一而已。

    当年韩信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很恼火。但又是用人之际,刘邦不能得罪韩信。这时,张良正是运用《素书》上所说的“阴计外泄者败”这一谋略的基本法则,暗示刘邦答应了韩信的要求,才使他能最后打败项羽。

    当天下初定,众功臣因没有得到封赏而策划叛乱的时候,张良根据“小怨不赦,大怨必生”的人情世故,劝汉高祖首先封赏了与他有隔阂的雍齿为什方侯,从而安定了人心,防止了一场宫廷内乱。

    当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的时候,刘邦一筹莫展。谋士郦食其建议刘邦重封六国的后代,以争取各国君臣百姓的拥戴。张良知道这一决策不是出于真正的仁爱之心,根据“决策于不仁者险”的原则,说服了刘邦,把已经赶制好的印信全部收回,才使刘邦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素书》上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采用了这一明哲保身的至理,抛弃功成名就后的荣华富贵,飘然出世。避开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与清风明月为侣,逍遥自在地度过了一生。

    04

    张良只用了《素书》中一些残渣余唾,就推翻了秦王朝,打败了项羽,辅佐刘邦统一了天下。如果能领会其中的精华奥义,进而有所发挥,灵活运用,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

    “详体而行,理身、理国、理家,可也!”这是《素书》的结尾语,全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字。

    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说明对这本书也有着深刻的领悟。

    所以,这本书很短,奥妙很深,绝对值得一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良一生的计谋,只用了该书的十分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g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