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读红楼之二

作者: 载道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13:45 被阅读72次
愚公读红楼之二

红楼管理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到读书的四重境界,我认为相当经典。“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界。

有时候,读书与生活,都体现在品位。修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通透,也就到了第三种境界。

年轻一代读红楼读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欲罢不能的卿卿我我。总被痴人痴情痴事吸引着。男同学读红楼,大多是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有宝玉之艳遇,至于宝玉的真才学,真性情,倒是不可有之物。而女孩子读红楼,被宝黛吸引,大多伤情,都本着自己是“水做的”而去,感时伤情,对男人这种“泥做的”蠢物怀着悲悯之情。同时,对这坨“泥巴”有着天然的不可抗力,甚至是渴望。但等成熟,渐晓风月,则又是另一种情素。在成人的世界里混迹,看破红尘,深知套路,再看红楼梦,就只剩生活了!人性,制度,管理等。

有这么一则笑话,说如果一个女人和一群男人处在一个孤岛,你就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女人像王一样高坐在上,群男捧着各自的供奉,面带温和之色,恭敬的围着她,场面一度维和。如果反过来,给这个孤岛一个男人,一群女人的话,场面将会是,瘦骨嶙峋的男人爬在树梢,泪流绵绵,无赖的仰天长叹,群衩围树厮打,挣的不可开交。大观园的男女配置有点像后者,而生态环境有点像前者,这就不得不提到有效管理。像前面的笑话,其实是对资源的管理。世人大多不怎么遵从孔老夫子的谆谆教导除“饮食男女,人之所以大欲者也”,以上说的就是最基本的一种需求,被需求的都可以称之为资源。有资源,就要对资源进行管理。管理有很多,对时间的管理,对金钱的,对人的,对物的,我们常态化的管理指的是对人事的管理。

从表面上看,贾府败在了奢靡之风,往深究,败在了失宠——内部斗争站队错误,其本质,是败在了管理上。

那么,为什么会败在管理,这个值得我们深究。

纵观历史,没有能长盛不衰的家族,也没有千秋万代的基业。推陈出新放佛是宇宙铁律,颠扑不破。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民间谚语说,富不过三代。随着时间推移,物换星移,旧时王谢燕,也可旁落他家。

贾府,从贾氏先祖战场立功,几经生死讨得列公之荣,到元妃薨逝,继而被抄家。最终死的死,疯的疯,有长伴古卷青灯的,有出家为僧作道的,有远嫁胡虏的,有被买为妾的,总之,家道中落。

一荣一衰,不过百年,虽然说古代官宦之家荣辱只靠帝王一句话,不存在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竞争、争斗。这种矛盾一直是历史前进的不竭动力。

相关文章

  • 愚公读红楼之二

    红楼管理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到读书的四重境界,我认为相当经典。“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

  • 愚公读红楼之三

    谈及管理的书籍多如牛毛,可谓汗牛充栋,而且经管类专业也一度炙手可热。由此可见,今人对管理的重视。其实早在原始社会,...

  • 愚公读红楼之一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夸耀自己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甚爱之,读到先...

  • 任盈盈、王熙凤和林黛玉

    ——红楼之六十六&读金庸之二十六 右手写红楼,左手写金庸,今天写交错了,就像十一假期和中秋假期交错了,哈哈。 ...

  • 三读《红楼梦》

    少读红楼,恩怨情仇。 再读红楼,家族兴衰。 今读红楼、禅修悟道。

  • 不惑之年始读《红楼梦》之二十二:宏伟的大观园是如何建成的

    不惑之年始读《红楼梦》之二十二:宏伟的大观园是如何建造的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十分重要的建筑,本是为元春省亲而建的别院...

  • 阅读是种强求不来的缘分

    有人说,年轻读《三国》年老读《红楼》; 有人说,夏天读《三国》冬天读《红楼》; 有人说,得意读《三国》失意读《红楼...

  • 愚公

    愚公 崖关锁云霄, 愚公架天桥。 乡心终不悔, 哪管路远遥。 (2019.3.28。读斯那定珠故事有感,图为小学妹...

  • 读《红楼梦》随感之二

    探春是十二金钗中理性与感性最平衡的,她善于观察、思考,头脑清楚,很有管理才能,看她代理王熙凤管理荣国府的做派...

  • 2018-12-20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愚公读红楼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nb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