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读红楼之三

作者: 载道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14:50 被阅读121次
愚公读红楼之三

谈及管理的书籍多如牛毛,可谓汗牛充栋,而且经管类专业也一度炙手可热。由此可见,今人对管理的重视。其实早在原始社会,管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分工,这就是一种管理,管理使得资源配置更科学合理,从而提高了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分工会更加细化,管理就必须要有专业人士进行。

我们可以想见,当懒大从死人堆里把贾老先生扣出来的时候,贾府就像原始社会,可能很多事情还得主人亲力亲为,就拿打仗这件事情说。贾家靠战功得以列公,才有了后世的显贵,可是我们不能肯定贾老先生是出于自愿去打仗的!也不能肯定他老人家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有伟大的爱国精神、名族气节。更不能有马革裹尸的强烈愿望。他得冒着生命危险去,等到后代子孙,就只有世袭爵位,再无人沙场征战。说明他家世显贵以后,再不愿意冒这个险、挣那个功了。也有了拒绝的资本和变通的权利。有替人出家的替身,就有替人当兵的替身。这种你不能去干和不划算干的,总之是你不愿意犯的事情,你花钱雇人去干,这就是管理!贾家之初,结构简单,人口也不是太多,产业也有限,社会活动也就不是太频繁,这样相对的精简机构,管理相对容易、高效。

随着贾府的繁荣,参与其中的管理者就会越来越多,成为一种职业,一种旁人看来的谋生之道。这样,一些没有用的管理岗位也会凭空产生,而且会像树木一样开枝散叶,最终会因这些冗余而衰败。这就像是一个国家,咱以明朝为例,明时,洪武开国建业,官位设置合理,全国才不到两万七千公务员,等到明末,全国官员几近十万。增加了近四倍。就算是明后期国家日渐强盛,人口不断增加,也用不了这么多的官员。而且明朝赋税徭役繁杂。这就不得不加重国家税收,从而民不堪重负黯淡无光,导致了亡国。

相关文章

  • 愚公读红楼之三

    谈及管理的书籍多如牛毛,可谓汗牛充栋,而且经管类专业也一度炙手可热。由此可见,今人对管理的重视。其实早在原始社会,...

  • 愚公读红楼之一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夸耀自己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甚爱之,读到先...

  • 愚公读红楼之二

    红楼管理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到读书的四重境界,我认为相当经典。“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

  • 了缘品藏红楼梦》之三——如何读《红楼梦》最有益(1.千人千面千红

    《了缘品藏红楼梦》之三 如何读《红楼梦》最有益 (1.千人千面千红楼,百读百味百生变) 醉红百年匆匆过,西楼葫芦耐...

  • 三读《红楼梦》

    少读红楼,恩怨情仇。 再读红楼,家族兴衰。 今读红楼、禅修悟道。

  • 读《红楼梦》随感之三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永恒的名著,就在于生动又深刻地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性,展现了...

  • 阅读是种强求不来的缘分

    有人说,年轻读《三国》年老读《红楼》; 有人说,夏天读《三国》冬天读《红楼》; 有人说,得意读《三国》失意读《红楼...

  • 红楼拾遗 · 冷眼旁观

    《红楼拾遗》之三 冷眼旁观 一般认为冷子兴甚或贾雨村出入红楼只是蒙发串场,...

  • 愚公

    愚公 崖关锁云霄, 愚公架天桥。 乡心终不悔, 哪管路远遥。 (2019.3.28。读斯那定珠故事有感,图为小学妹...

  • 2018-12-20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

网友评论

  • 任岛主:不错,顶一个
    载道:@任岛主 谢谢:pray:,天天上班,空闲时间凑的,有点贻笑大方的感觉
  • Mc小杨哥:哟西👍

本文标题:愚公读红楼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qt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