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女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自此,匈奴和汉朝长期和睦相处,传为佳话。“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王昭君的故事被世代传颂。
西汉年间,汉元帝在民间选宫女,秭归美女王昭君被选进宫,数年内王昭君仍是一名“待诏”,从未见过皇帝的面,更谈不上被宠幸。大家都知道,宫女一旦被选进皇宫,都盼望着能够得到皇帝的恩典,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否则就像鸟儿被关进笼子一样,失去的不光是岁月容貌,还有自由。
王昭君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是传说中的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喻。为何入宫几年得不到宠幸呢?相传,元帝靠画像选妃,只因昭君未给画师毛延寿送礼,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千万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不吉利的女人,皇帝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一日,皇宫内侍宣布汉元帝令,匈奴呼韩邪单于欲与汉朝和亲,皇帝有令在宫女中选妻,有愿意者可报名应选。宫女们议论纷纷,有的怕匈奴人野蛮强悍,不愿意嫁;有的怕匈奴地方干旱贫穷,天寒地冻且离家乡又太远,不愿意嫁;有的怕生活习惯不大一样,语言又不通,不愿意嫁。总之,愿意应选的宫女寥寥无几。
王昭君在宫里数年,寂寞无聊,得知匈奴单于选妻和亲一事,觉得这是关系到匈奴和汉朝和好的大事,再说嫁个丈夫,便出皇宫,可以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便决定应选到匈奴去。内侍官禀告汉元帝,元帝应允,下诏王昭君以嫁汉公主的礼节嫁给呼韩邪单于。
婚礼那天,皇宫内外打扮一新,举办了隆重的结婚仪式,新郎呼韩邪单于按照汉朝的风俗习惯,亲自来迎娶新娘王昭君。昭君凤冠霞帔,头蒙红纱,新郎单于大红汉袍加身,夫妻双双跪拜汉元帝。元帝赏赐重礼,以做陪嫁,并设宴为他们送行。
昭君夫妻离开长安回匈奴之日,文武百官相送到十里亭,就此告别。昭君一步三回头,叩拜故乡,踏上远嫁匈奴之路。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出塞的路上,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取出琵琶款款地弹奏起来,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飞来了无数的百灵鸟、布谷鸟、喜鹊,在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昭君来到匈奴后,改革一些游牧民族落后的风俗习惯。教会了人们使用从汉朝带来的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种粮种草发展农业生产,基本解决了匈奴粮食的需要。匈奴出现了人畜两旺的繁荣景象,不再到汉族地区骚扰抢劫粮食了。自从昭君出塞以后,匈奴和汉朝长期和睦相处,六十多年再无打仗。
呼韩邪单于仰慕汉族文化,十分尊重王昭君,夫妻二人恩爱有加,生活很幸福,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伊屠智牙师。不幸的是呼韩邪单于两年后病逝了。按照匈奴的风俗,昭君改嫁给新立的复株累若鞮(dī)单于,又生了两个女儿,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
昭君是匈奴单于的妻子,地位跟汉朝皇后差不多,出塞以后,不便再回汉朝。可她的心始终思念着故乡祖国,年老时立下遗嘱,死后将她葬在当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永远能够遥望自己的故乡。
一代传奇女子王昭君,为汉族和匈奴的和好,自愿远嫁和亲,为民族大家庭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53870/c3c11eb7a7eac5bf.jpg)
“昭君墓”,又称“青冢”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郊约6公里处,大黑河的南岸,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称昭君博物院。每当夏季旅游旺季时,有外地朋友来呼游玩时,昭君博物院必定是打卡之地。除自驾外,乘公交车也可以直接到达。
(陪伴营2022年10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