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于丽萍|到底为了啥?

于丽萍|到底为了啥?

作者: 于丽萍_ylp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07:50 被阅读0次

昨天看了同学写的文章《100块保证金引发的杂想》,我也陷入了沉思。参加这次写作训练营,为了大家能够坚持,入营时每人交了100元保证金,如果坚持三个月的日更,保证金如数退还,反之则作为坚持下来的奖励。虽然一百块钱不多,但我想加入的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扣掉,至少我是不想,不是因为钱,而是不想做一个轻易放弃的人。

文章提到了行为的内目的和外目的,这让我想起了许又新教授的《心理治疗基础》。对于目的手段化和手段目的化我一直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今天又翻书重新再读,结合参与写作训练营这件事,又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一下。

关于内目的和外目的,书上是这样举例子的:商人做买卖,目的是赚钱。儿童跑跑跳跳目的在于活动本身给他以快乐和满足。前者叫外目的,后者叫内目的。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行为是既有外目的,又有内目的的。外目的太强烈时,内目的就可能消失。记得之前一个导游朋友跟我说过,她当初因为想周游世界,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可就在大家都羡慕她每天可以到处旅游的时候,她说她现在不过是为了生存(外目的),已经没有了当初周游世界的快乐(内目的)。同理内目的太强烈时,外目的也可能消失。就如这次的写作训练营,当我在为自己每天可以巩固心理学知识(内目的)而开心的时候,那一百块押金(外目的)对我来说早就不是事了。

本来收一百块钱是手段,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坚持完成三个月从心理学视角的写作,但最后成了为了拿回押金而应付交差,这就成了手段目的化了。

目的和手段可以互相转化,目的转化为手段叫做目的手段化;手段转化为目地叫做手段目的化。兼有内外目的之行为,就个人行为的发展历程而言,总有一个目的出现在先,一个目的出现在后。先有内目的,后有外目的,也就是目的手段化。例如本来参加写作训练营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内目的),收一百块钱保证金成了手段,坚持完成变成了外目的,当外目的太强烈时,内目的往往趋于消失,最后变成了为了坚持而坚持。反过来,如果先有外目的,后有内目的,则是手段目的化。如果坚持写作是为了避免扣除押金和被人笑话,那么写作就只是一种手段,如果在坚持写作的过程中,因知识的增长而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作这一手段也就目的化了。

是不是感觉很绕呢?留着下一次我们继续探讨!

相关文章

  • 于丽萍|到底为了啥?

    昨天看了同学写的文章《100块保证金引发的杂想》,我也陷入了沉思。参加这次写作训练营,为了大家能够坚持,入营时每人...

  • 于丽萍|代偿

    代偿,作为一种防御机制,不见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安娜·弗洛伊德的著作,也不见于瓦利恩特(1992)专著中所提到的...

  • 于丽萍|解梦

    对于不善于写作的我,写了七百多字突然一个电话打进来,全部没有了,此刻的我,脑袋里一片空白,居然忘了写了些什么。这几...

  • 于丽萍|随笔

    今天儿子的一席话,让我陷入了反思:“究竟是我们更了解孩子,还是孩子更了解我们呢?” 自从疫情开始,我们除了上班几乎...

  • 于丽萍:红楼情缘

    初与《红楼梦》结缘是在高中。那时,一本《红楼梦》是我唯一的枕边书,不怕大家见笑,最初我是拿来催眠的,因为出场人物太...

  • 于丽萍| 了解自我

    相对而言,认识人家容易,内省难。你如果没有体验腿疼,你真的不知道腿的存在,从体验的层面了解自我。 我们每天都在忙着...

  • 于丽萍|过分控制

    过分控制指父母对子女实行直接的和尽可能完全的(“全天候的”)控制。孩子的活动被限制在卧室和起居室内,或限于母亲的身...

  • 于丽萍|换位思考

    最近晚上讲故事环节已经从我给儿子讲变成了他给我讲,这几天在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今天儿子一边翻着书一边跟我讲已经...

  • 于丽萍|思考与想象

    作业:请举例说明您是否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想象的人。 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更确切的说是一个懒得思考的人。从小...

  • 于丽萍:够格的爱人

    想了很久,最后在标题行敲下了“够格的爱人”。秋微说“始终觉得情感生涯是一生最好的修行,能安放好情感,就能安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丽萍|到底为了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pushtx.html